OK妈说:
如果在孩子上小学后,问大家“娃最令你们头大的问题是什么”,动作慢、注意力不集中大体是排名第一的。总有妈妈忧心地说,总觉得自己把孩子带坏了,看到孩子做作业磨蹭真的好绝望。
我的朋友小粟妈也有个这样慢动作的娃, 她花了4年多的时间,终于缕清了养育慢节奏娃的思路,找到了有效的养育方法,今天我把她的经验分享给大家,相信你会有强烈的共鸣和不小的收获。如果大家有任何啥想说的,都欢迎在文末留言哟!
文:小粟妈
1. 老师说:“我们都努力了...”
儿子的慢是从幼儿园就开始了的,无论吃饭、画画还是手工永远都是最后一个完成、或者根本就完不成,老师叫集合排队也是不慌不忙、东张西望着慢悠悠地排到队伍的最后一个。
那会儿我分析他为什么慢,看来看去觉得主要的问题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因为他总是手头上的事一边做着一边就会开始神游。
因为总跟不上正常节奏,上中班时,我把他从公办幼儿园转到了蒙氏幼儿园,想着可以规避公办园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和集体式训练带来的多维打击。但蒙氏班也是讲究集体和规则的,尽管教学活动是个体独立展开的。
在儿子入蒙氏园3个多月时老师和我约谈,告诉我她们都在努力帮助儿子提高生活方面的主动性,比如每天早上进班后的换鞋,他都不是主动的,需要在提醒下才能完成,快的时候5分钟、慢的时候10多分钟。几位老师商量着平时多鼓励,逐步减少提醒次数,但儿子的进步并不明显,有一天早上老师就特意忍着没有提醒儿子,看他不依赖于提醒到底要用多久才能完成换鞋,结果那天儿子居然坐在换鞋凳上一上午,就一直看着别的小朋友各自做着自己的事……
在家里当然自然也是慢的,但我们全家人也都在长期的“折磨”中妥协了,不急的事随他自己的节奏,急的事就直接代劳了。
过程中也不是没努力过,只是收效甚微,总是鼓励着鼓励着就倦怠了,通常好转持续不了两周又退回原形,作为爸妈也是很挫败。
2. 进小学后“矛盾”全面爆发
就这么一直时好时坏反反复复的就到了幼儿园毕业,带着这慢吞吞的习惯儿子进了小学。
如果说幼儿园时期动作慢的问题还能通过我们的心态调整和搭把手、代个劳来粉饰太平,进了小学后,慢的问题就再也无法掩饰住了,一系列的问题开始爆发。
比如早上上学,不能再像幼儿园时那么自由散漫了,小学必须8点前进校门,于是7点起床后,衣服得在10分钟内穿好,洗漱得在10分钟内完成,早饭得在15分钟内吃完,中间没有太多弹性时间,基本上每件事都得踩着时间点完成。
然而这样的节奏对于儿子来说完全就是另一世界的、全新的,他整个人就是懵的,每做完一件事根本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与其说是他赶上学,不如说是我们赶上学,全家人打仗似的拎着他做完这件事立马做下一件事。
若不是我们这么拎着,他就只能每天饿着肚子去上学。也是饿过几次的,他自己倒是无所谓,但我们担心啊,担心不吃早饭会脑部供氧不足,注意力、反应力都会受影响。但是终究不是回事,我们每天一大早就从烦躁开始。
最可怕的是回家写作业慢,能引发出一连串的反应:
写作业慢
↓导致
睡觉晚,睡眠不足
↓导致
缺觉白天注意力不集中
↓导致
知识点遗漏、做题困难
↓导致
写作业时卡顿
↓导致
情绪差、主观上消极
↓导致
写得更慢
↓导致
更晚睡觉
毕竟刚入学,想着还是应该抓一抓学习习惯,于是整晚整晚地盯着写作业。但这也使得我的情绪越来越失控,语言越来越唠叨,和儿子三天两头陷于冷战。无休止的纠缠让我们彼此都很消耗。
我和老公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容易为一点点小事冲突。因为原本晚间孩子睡下之后是我们两人的聊天时间,但是因为我催促了一晚上实在太烦躁了,儿子睡下后我压根不想说话、不想做事、不想思考,只想一屁股瘫到沙发上,有时居然会刷着手机刷到睡着。
在频频的深夜吵架后,我意识到我们的家庭已经陷入到一种非常不健康的状态。
我突然反问自己:“自己这么日复一日地盯着催着,到底有什么用?儿子真的有变快吗?”
答案显然很明确:没有。
我和老公找了一天一起统计了一下当天我对儿子说“快点”这个词的次数,结果把我自己吓了一跳,我居然说了53次!而这也只是集中于早上的30分钟和晚间的3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4分钟就要说一次“快点”。
这是多么可怕的频率啊?!儿子对我的催促声早已从最初的免疫到了“逆反”。
3. 要做的不是改造,而是理解
我再次开始思考关于儿子动作慢的问题,但这次我想的不再是如何让他变快,而是要如何让我们不再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
有了过去做过尝试和失败的经验,我也开始回归到理性的心态,不再期待只是讲些道理、鼓励鼓励就要把他扭过来。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我们也不是不管孩子的家庭,孩子还是这样的行为,这其中除了管教,也一定有孩子自己内在性格的原因。
我是否真的了解过儿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儿子是否一直生活在一个慢悠悠的孤独星球里,他不理解“快节奏星球”的人的生活方式和快乐源泉是什么?在他的感受里,他是不是觉得我的催促声就像是抽着陀螺的鞭子一刻不停地在向他甩去,而他需要的其实是妈妈伸过去一双温暖的手、可以搂抱住他。
所以,我要做的并不是要把儿子从一个动作慢的孩子改造成一个动作快的孩子,而是要去感受和理解他“动作慢”背后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思维在支持着他这样的节奏,哪些是他自己认可、觉得舒适的部分,哪些是他自己也希望提速但是不知道如何着手需要我们帮一把的。
这么一想,我突然觉得自己的压力也小了很多。要做的事并没有很难,只需要先观察一阵子,先弄清楚儿子动作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再去决定做什么、如何做。
4. 磨时间是因为想要休息和放松
当我不再催着他必须在5分钟内收拾好书包,不再计较他洗个澡又多花了20分钟时,我的心态明显舒缓下来了。
我开始有了一些全新的解读。
比如儿子收拾书包虽然总是不利索,手一会摸这一会摸那的,以前我总是数落他做事总是不专心,但是走入他的视角后,我发现他其实是想休息。收拾书包的时间其实就好像我们上完一天班后坐在地铁上刷个手机放松一下,他其实是需要在紧张的作业时间后有一点舒缓的时间!虽然作业写得并不快,但对他而言,内心仍然是紧绷的。
再比如儿子开始洗漱前总要先上大号,大完了还总要用智能马桶圈再冲个屁屁,冲完了还要再烘干,我以前总骂他贪图享受,有时还强行阻止他用,但是走入他的视角后,我发现这个时间正是他的放空时间,他也很愿意和我聊聊天,借着这样的时间说说当天学校里发生的事。
再比如,他淋浴也总是特别特别慢,不催他的情况下会洗40分钟,水龙头就一直哗哗地开着,他一边哼唱着歌、一边在起了雾气的淋浴房玻璃门上画画,以前我为了避免他磨蹭,就总捧着他的洗换内衣候在淋浴房门口,一直催一直催,但是走入他的视角后,我发现他的洗澡时间其实很像是男人回家在车里坐半小时的意思,这是他一天中最为独立、不被打扰的时间,他唱歌、他画画,那说明此时的他内心很快乐。他每天要承受学习的压力,还要承受我的骂骂咧咧,还能保持这份内心的快乐,我是不是反而应该庆幸呢?
所有的这些看似在慢悠悠地消耗时间,其实都是他需要时间空间来释放他白天压力的表现。虽然他需要舒缓的时间比别的孩子要多,但我也需要考虑到,一个慢节奏的孩子,白天在学校跟着学校的节奏跑一天的确也要比别的孩子累太多。
当我弄清楚了以上所有,我发现解决问题其实也并不困难了。比如,我和他约定了写作业后专门有一段闲聊时间,时间长短由他自己决定,吃吃零食、配杯牛奶、和我和爸爸一起聊聊天,当儿子在这个放松时间被彻底地满足后,后续做的事情就快得多了。
5. 终于找到了写作业慢背后的原因
当我不再焦虑了,心情平静下来了,我也终于看到儿子最让我伤脑子的写作业慢背后的真正原因。
比如,儿子写字特别慢,写一页纸大约40来字,正常别的孩子应该最多在半小时左右完成,但儿子却经常要写上2-3小时,因为他把写字当成了雕琢。写每一个字,起笔在哪、落笔到哪,他都要精确思量过再下笔,而每写一笔、他还要停下来,提口气再接着写下一笔。当然下笔再小心,最后写出来也总会有哪个偏旁大一点、哪个部首小了点、哪个撇或捺的弯曲度不够好.......于是他又会拿起橡皮全部擦掉重新写。
所以儿子看似写字很慢,但事实是他对字的美观有着自己很高的要求,这样的一种追求,是只有真正得到满足才会停下脚步的,我的那些催促敲打对于他自己坚定的信念来说,无疑就是障碍!
当然,也有一些是很不好的习惯。比如我发现儿子碰到难题时就会陷于停滞状态,这时候他不会努力思考,而是开始做小动作、分神了;也比如他每写完比较难的一题都会习惯性的让自己放松一下,摸一下桌上的东西或者东张西望发发呆,再拉回到作业本上又是几分钟后的事了,这些都会导致他的时间拉到无限延长。
不过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也没有很难,我只要求了他做一件事—— 要不断提醒自己不要从题目中跳出去。碰到难题时,思考不能中断,如果想不清楚,就读题、大声音地读题;做完一道题觉得开心时,不要用休息一下来奖励自己,因为跳出去后再跳进来,会比保持在做题状态里要累得多。这些小方法,儿子非常轻松地就接受了,而且完全不抵触。
孩子其实也是清楚自己在哪些问题存在问题的,他也很渴望把问题解决,谁不希望自己是好孩子呢?
6. 变化是看得见的
就这样,切换到儿子的角度,我从整天催促,到可以欣赏儿子慢悠悠的享受快乐时光、读懂他写作业慢背后的坚持、给到坏习惯的解决方法,儿子一个学期下来几乎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眼下儿子几乎每天都能在学校完成作业,每天一定要自己起床,睡前设好闹铃,早上一听到闹铃就起床,麻溜儿地完成所有的事,有时还能提前10多分钟出门。晚上的闲聊时间还一直保持着,有时能从9点多放松到10点半,虽然我内心也会有点可惜把应该睡觉的时间都浪费了,但一想到这是儿子最最需要的时间也就不再纠结,这个时间给到他的是内心的滋养、开心的积累,这真的比多睡半小时重要得多啊!
而我也真的明白了,当咱们焦虑的时候就好像是戴上了一副墨镜,看不到孩子的每个动作背后的原因,生生的把我们和孩子隔绝在了两个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