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送花被妈妈骂哭?莫让“代沟”隔阂爱意

上初中的儿子在母亲节给母亲买了一袋花,却被母亲用“不实用”的理由骂了一顿——近日,话题#儿子母亲节送花被妈妈拒收#引起网友热烈讨论。

5月14日上午,东阳一名母亲发视频称,儿子在母亲节瞒着自己买了很大一袋花,她自己觉得花不实用,生气地指责了儿子并让他把花退掉。退掉花后,儿子委屈地哭了,这名母亲则将过程录了下来上传到社交网站,并提问到“我做的真的不对吗?”

面对此事,网友们看法不一,有人觉得妈妈不应该骂孩子,既然是儿子的心意,作为母亲不该糟蹋;也有人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非常理解这位母亲的心情;还有人说,发生这种事情主要是因为母子之间缺乏沟通,不是什么问题。

一件看似小小的家庭矛盾,为何能引发如此大的争议?或许,是因为送不送花的争执背后,实则折射出两代人之间,对生活和爱意表达的不同理解。

孩子感激母亲日常生活中的照顾,心疼母亲的辛苦付出,所以想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给母亲送上一份“惊喜”。而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以“花”为载体,直白而又热烈地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或许是他心中最好的选择。可能买花的钱他需要攒很久,但既然是送给妈妈的礼物,在孩子心中便是十分值得——这是属于少年人的诚挚与热烈,是天真中孕育的“浪漫主义”。

但作为母亲,相比瞬间打动人心的“仪式感”,她或许更在意一家三口的饮食起居,在意生活中的一粥一饭。因为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一束花的价格完全足够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几日便会枯萎的鲜花,也远比不过一双运动鞋来得重要——这是成年人的妥协与无奈,是经历过生活的苦难后不得不秉持的“实用主义”。

回看事情始末不难发现,其实双方做事都是出自对彼此的关心与爱。儿子体贴母亲的付出,母亲关心孩子的成长,明明都是为了对方好,为何又落得一个不欢而散的结局?或许正是因为,选择“浪漫”还是“实用”,成了不少成人与少年间的巨大“代沟”。

“爱”,美好而又无形,又有着无数的解读方式。当爱意没有得到合适的表达,则很有可能成为一种甜蜜的枷锁。

在此次事件中,最受争议的也正是该母亲对“孩子买花”这件事的处理方式。诚然,我们无法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要求这位母亲欣然接受这束鲜花,也肯定这位母亲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才会想到购买鲜花的钱能够给孩子添置许多生活用品。但在沟通表达方面,该母亲的做法却也无疑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打击了孩子对爱的“表达欲”。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母亲替孩子抵挡了现实的压力,想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改善日常生活,看到孩子买了“不实用”的鲜花,一时激动,骂了孩子,本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表达方式上,或许可以采用更加温和委婉的方式。

比如留下鲜花,借机教育孩子努力学习,以后能够让一家人每天都过上这样开心的生活;若实在拮据,也可以先感谢孩子对妈妈的心意,再和他商量能否只留下一两支,让孩子明白这份对妈妈的爱比任何礼物都珍贵。

成长于不同时代、又身处于不同家庭角色所带来的理念差距,成为拦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道槛,对亲子沟通造成了不小阻碍。要让亲情在家庭内部顺利流动,需要一家人的共同努力。

首先,家长要用更加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将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去沟通对待。虽然孩子年纪尚小,但也有自己的判断与思考,父母不应一味地将自己的看法加诸于孩子身上,而应学会换位思考,加强理解,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世界,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同样,孩子也应多多感知父母的需求与期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处理好自己的事,体谅父母的心情。

而最重要的,则是家人之间要加强沟通,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绪。因为即便是亲人之间,也很难完全把握各自的所思所想,若有话不直说,憋在心里,让对方依靠“猜测”满足自己的需求,无疑是难上加难。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帆 报道)

标签: 母亲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