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曾经在多次演讲中,就提到过,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一定要趁早。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和他做朋友,长大了才来管教他。
李玫瑾在参加其中一期《圆桌派》的时候,对于孩子的管教问题,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
孩子的行为会被很多东西左右,家人、朋友、爱人,学习、工作、爱好等有很多。
孩子越长大,主导孩子行为的支撑点就越多。但是孩子在小的时候,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在占比是很重的,所以此时的孩子就像是橡皮泥一样,更容易家长塑造。
家长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说的话,孩子大部分都会吸收进去,成为影响孩子性格的一块基石,所以说,孩子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是黄金。
但是孩子到了12岁左右,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主导孩子行为的因素更多了,所以父母的话也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家长孩子此时已经到了青春期,由于激素分泌的影响会更加叛逆,所以此时父母的话就是垃圾,孩子不爱听,甚至会觉得反感。
所以,李玫瑾多次强调,想要孩子养成好习惯,一定要在小时候就给孩子立规矩。
不打孩子,但是要让孩子知道怕
虽然说要给孩子立规矩,但是李玫瑾教授也说,并不主张孩子打孩子。要让孩子知道怕,但是这个“怕”不应该是“恐惧的怕”,而是“尊重的怕”。
现在很多家长都愿意和孩子用交朋友的方式相处,这当然很好。但是在做朋友之前,应该让孩子知道对父母的尊重,父母不需要严厉,但是需要有威信。
很典型的一个家庭模式就是杜江和嗯哼的相处方式,无论是早期的《爸爸回来了》还是后来的《爸爸去哪儿》,杜江和嗯哼的相处方式就很民主,杜江和嗯哼就像是朋友一样,杜江非常尊重嗯哼的想法。
但是同时杜江也会让嗯哼感到怕,不是因为觉得爸爸会打自己的那种害怕,而是爸爸说的话确实是有道理,自己确实做的不好的怕。所以即使杜江没有打过嗯哼,但是嗯哼对爸爸也很尊重和尊敬。
该说就得说
李玫瑾教授说,在孩子小的时候,该说就得说,该立规矩就要立规矩,别在小时候放开了宠。
家长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劝自己,说孩子还小,长大之后再管也不迟。李玫瑾教授说,小的时候一件事情家长不答应他,他大不了地下给你打滚,但是在10岁,12岁的时候他就可以用跳楼,离家出走来威胁你。
而且在孩子坏毛病未形成习惯之前就改正,要花费的功夫肯定是要比等孩子坏毛病已经养成好多年的习惯时才改要多得多。
同样是一个习惯,为什么不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个好的。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该说就说,才是对孩子好。
就像是“自律”这个习惯一样,很多人都觉得大人都做不到,更何况是孩子?但是结果恰恰相反,反倒是从小就养成自律好习惯的孩子,长大之后不仅不觉得自律痛苦,反而会从自律中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