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说家野坂昭曾经在作品《萤火虫之墓》中写道:"珍惜今天,珍惜现在,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是的,人生在世,未来总是充满着不确定。唯有过好当下,用心对待每一天,才不至于在意外来临时,徒留无尽遗憾与后悔。
伯乐识才,才有了华罗庚这匹"千里马"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便逝世于一场意外。华罗庚先生的逝世,无疑是对中国数学界乃至于世界数学界的一大损失。但是于他个人来说,应当是没有遗憾了。因为直至华罗庚逝世前的6小时,他仍旧在演讲他倾注毕生心血的数学。
华罗庚,仿佛生来就是为数学而生,而后为数学而死。可是你知道吗?就是这样一位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的大才,其实只有初中文凭。但是他在初中阶段,就被王维克老师发现了其超凡的数学才能。王维克,是曾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的学生。
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华罗庚是个数学天才,反而,有许多老师都觉得华罗庚是个笨蛋学生。因为华罗庚的试卷成绩并不好,数学还常常不及格。不仅如此,华罗庚还写了一手"狗爬字"。这样的学生,怎么看都与"天才"两个字不沾边。
可是王维克却从华罗庚别具一格的解题方法中,窥到了他的数学天赋。因而,王维克开始尽心尽力地辅导华罗庚的数学,并允许他来阅读自己家丰富的藏书。
因而后人常常说,王维克是第一个发现华罗庚具有数学天赋的伯乐。王维克之于华罗庚,就如同钟子期之于伯牙,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知音。
不过可惜的是,华罗庚再怎么聪明,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他初中毕业后,因为家中拿不出继续学习的学费,只好中途退学了,所以他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但是,退学后的华罗庚并没有放弃数学,他开始了自学生涯。好在有王维克老师家中的藏书供他阅读,这为他提供了富足的知识资源。再加上王维克本人于数学上的造诣也很高。在名师和资源的双重加持下,华罗庚得以尽情地在数学王国中探索。
所以华罗庚不止一次地说过,正是在王维克的引导下,他才打开了数学的大门,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如果不是王维克发现这颗蒙尘的明珠,或许就不会有后来享誉世界的数学天才华罗庚。
老师,是他的引路灯;妻子,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正当华罗庚遨游在数学王国的同时,他的爱情也开花了。他的父母为他物色了一名聪慧秀丽的姑娘,这个姑娘叫做吴筱之,出身官宦世家,教养极好。按照"门当户对"的说法来看,家中贫困的华家怎么也不可能与这样的人家说上媒。
可惜吴筱之并不幸运,她的父亲早早地便撒手人寰,吴家家境也随之一落千丈,这才给了华罗庚机会。可见,这段婚姻是"阴差阳错"之下的结合,只不过华罗庚和吴筱之的感情却很好。婚后两人的生活虽然有些贫苦,却也是感情和睦。而且没过多久后,两人便拥有了一个女儿。
只不过,一切美好但凡加上但是两字,总会转向悲剧,华罗庚和吴筱之也不例外。但是,就在他们的女儿刚出生不久,一场瘟疫席卷了他们的家乡。华罗庚的母亲不幸染病去世,雪上加霜的是,华罗庚在不久之后,也染上了瘟疫,丧失了行动能力。
一时之间,这个家所有的压力都压在了吴筱之身上,她没有因此就抛弃华罗庚。相反,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丈夫,她将尚在襁褓的女儿交给母亲照顾,自己则整日衣不解带地守在丈夫身边。
可是单单有这份心,对于华罗庚病情的帮助实在微弱。治病,需要的是钱。很显然,先后遭遇了种种打击的华家,根本拿不出钱来治病。吴筱之不愿意放弃,为此,她将自己的各种首饰拿去变卖,这才让华罗庚有了治病买药的钱。
而后,在吴筱之的悉心照料下,华罗庚开始慢慢康复。可惜的是,这场疾病还是给华罗庚留下了终身的伤痛——他的左腿成了终身残疾。这件事情落在任意一个家庭,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不过吴筱之没有抛弃身残的华罗庚,华罗庚自己也没有因为身残而丧失斗志。他先是谋得了一份会计工作来维持家中生计,在忙碌一天回家之后,他又更为刻骨的钻研数学。让旁人来看,丝毫不会觉得华罗庚是一个"身残"之人,好似他的精力是无穷的。
而华罗庚之所以这么拼命,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他要用健全的头脑,来代替不健全的腿!带着这股信念,即便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华罗庚也从未放弃过数学。
直至华罗庚成为著名数学家,这其中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吴筱之在背后默默地照顾着华罗庚,支持着他的梦想。
如果说,王维克是华罗庚的引路灯,那么,吴筱之虽然身为一个女子,却是华罗庚最为坚实的后盾。对于这两个人,华罗庚由衷地感到尊重和感激。他知道,他唯有做出成绩,才能不辜负老师的教导和妻子的付出。
他的半生都在数学界发光发热
索性,华罗庚天才的光芒在他日益的努力之下,终于有机会被更多的人看到。1930年,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轰动了国内数学界,也引来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注意。
熊庆来打破常规,让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进入清华图书馆工作,这得以让华罗庚接触到更多的数学相关著作,他每日都遨游在书海当中。而后短短4年时间,他便被破格提升为了讲师。
在华罗庚之前,从未有过初中学历的讲师站在清华的课堂中。不过在清华期间,也只是让华罗庚在国内数学界小有名气。真正让他在世界数学家上赢得声誉的,是在英国剑桥大学期间。
1935年,华罗庚在清华期间发布的论文被有"科学巨人"之称的诺伯特·维纳看到,维纳注意到华罗庚的潜质,便向在英国剑桥任教的著名数学家哈代极力推荐。这得以让华罗庚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次年,他便踏上了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的求学之路。
华罗庚只在剑桥呆了两年,但是这两年却极为关键。这段时间,他至少发布了15篇论文,这让学界许多人看到了数学界上空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并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而之所以华罗庚只在剑桥呆了两年,没有选择继续深造。是因为1937年到了,国难当头之际,他毅然选择了回国为国家培养人才。这是华罗庚第一次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这次回国,他已然在清华担任正教授了。
华罗庚第二次毅然回国,是在新中国刚成立后不久。那时的中国正是百废俱兴,急缺人才之时。那时的华罗庚,已经在1948年的时候被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高薪聘为正教授了。但是在得知祖国急缺人才之后,华罗庚再一次放弃了优厚待遇,选择回国效力。
这次一效力,就是35年。期间,华罗庚还成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成功地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国有这么一位天才数学家。
直至华罗庚最后一次演讲逝世,他都在数学界发光发热。
有人说,华罗庚的成功可能是偶然,可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必然。因为他将多舛的人生,硬生生地活成了傲立在寒风中不弯的雪梅,瑰丽无比,惊艳绝伦。
青年残疾,他选择了用不健全的躯体来时刻地激励着自己不要松懈;生活贫苦,他在努力维持生计的同时,仍旧不抛却心中的热爱;最后终于成果丰硕,他也没有被眼前的功名利禄遮住眼,而是两度毅然回国报效国家。
华罗庚其人,无论是从数学造诣上,还是个人的人品气节上,都令人钦佩。正如华罗庚自己说过的一样,人尽可以没有健全的躯体,但一定要有健全的头脑。这个头脑,不一定要多有智慧,而是一种不放弃的信念与独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