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重点班当“凤尾”,还是去普通班当“鸡头”?亲身经历告诉你

文|睿评(诚言呈语旗下账号,独家授权发布)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快慢班”是个时兴的概念。

而所谓的快班,一般也有个流行的名字,叫作“实验班”

在当时,我是没明白这实验班到底“实验”了点什么。

但是一场小升初的考试,却颠覆了我的认知。

九十年代的时候,小学升初中,还是需要通过考试来择优录取的。

说白了,除了考试科目少点以外,跟中考也没什么区别。

我所在的学校,虽然一直没建实验班,但是在小升初的考试中,全班80来号人考上了20多个一中。

这就算是相当不错了!

但是到了一中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老同学”明显比别人少。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身边那些陌生的同学,几乎都来自各小学的实验班。

而这些实验班的录取率,高达90%。

我这个贴着分数线考进去的人,虽然在自己班里还算得上是优等生。

但要是放在他们那些重点班里的话,怕是得常年倒数。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实验班的厉害。

也是第一次知道,一个班里,并不是非得有标准意义上的“绿叶”。

在重点初中的三年学习生活,算得上是“神仙打架”一般的日子。

毕竟,这8个班的590多位学生,应该说集中了全市的尖子了。

但也许是年龄普遍比较小,也许是整体水平还不够高。

一场中考,让全校接近一半人无缘高中部。

取而代之的,是包括整个地区下沉到乡镇初中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算是幸运的,跌跌撞撞“混”进了高中部。

但是说实话,这些来自农村的同学,让我很不习惯。

我没想过“黄挎包”居然还被他们拿来当书包,也没想过还有人不知道电脑是干嘛使的。

更难以忍受的,是他们虽然好像没怎么进过城,但是一双眼睛里仍然只会盯着书。

他们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书呆子。

而且是成绩一般的书呆子,学“傻”了的典型。

甚至觉得他们虽然曾经贵为金字塔尖最“扎人”的那一段,但那终归只是乡镇里的“金字塔”,没多高,也没多扎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平心而论,当时的我,有些得意。

甚至,还有点飘。

我一度认为,这样的对比,才能凸显一中初中部走出来的自己,才是德智体美劳无所不能,工农商学兵样样精通的典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这时,我似乎忘了初中入校时,我这个“鸡头”是如何逐渐超越的“凤尾”。

在相同的老师,相同的学习环境下,“状元”们没用多久就展现出了自己异于常人的一面。

几乎每个星期,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迎头追赶。

而每一次考试,也都像是在“走过场”一样,刷新着我的排名新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到一个学期,我就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如果说初中的时候,市里的尖子聚在一起还叫“神仙打架”。

那么高中这三年,你可能都看不清那些乡镇尖子的“出招”过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虽然自己连如何追赶都不知道,但是标杆就立在那。

至少还算是在提醒着我,自己没考及格的原因,不是因为老师出错了题。

逐年下滑的排名,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智力有问题。

但是想想农村同学动辄学到后半夜,一天只睡5小时的操作,似乎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自我增压带来的,是自我提升。

虽然一到晚上10点,我就恨不得倒头便睡。

但是即便是看不下去书,熬也得熬到跟他们一样的时间再休息。

虽然晚自习前,还是想出去轧马路逛大街。

但是总当最后一个进教室的人,时间久了脸上也是真的挂不住。

虽然我依然想去质问常年有事的体育老师,你到底去忙活什么玩意去了。

但是考试下滑后,也确实希望副课老师都“办事”去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直到高中毕业,我也没能超越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

而真正实现更进一步的,是那些“什么都不会”的农村娃。

他们绝大多数都喜提了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方面是因为个人学习能力本身就极强,另一方面,是环境促使他们不可能满足于曾经的“尖子光环”,唯有不断精进。

在他们的无形的“监督”下,我压根就不敢给自己找任何借口。

即便是超越不了他们,也至少得超过一周前的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高考的结果对我来说,不太尽如人意。

一个二本里算是排名靠前的大学。

虽然我有些沮丧,但是当我看到了三年前,被挡在高中部门外的初中同学,为了考上了二本而大摆宴席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人和人之间不相通的悲喜,是“平台”造就的。

说实话,三年前的那道“分界线”,对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说也不算太客观。

毕竟有些落选的人,平时成绩都比我好。

但是在不同的平台上,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标准下,让同等水平的人之间拉开两个世界的差距,也仅仅需要三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些年,一些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奇谈怪论满天飞。

很多人断言“凤尾”会自我否定,进而放弃进取心。

反而是能把去普通学校普通班当“鸡头”,当做板上钉钉的方向正确。

但是他们可能没想过,让一米三的人去看一米五的人,也像是在看“巨人”。

而“凤尾”自闭的推论,我到现在也没听说过可以佐证的案例。

别忘了,凤尾终归是“凤”,假以时日终能翱翔。

而失去了正确标杆的学生,即便是自信心爆棚,又何尝不像是个井底之蛙,在那妄谈“我上我也行”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