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
但未来会有越来越多远离家乡求学工作甚至出国的孩子,他们是不是不孝顺呢?
说句丧气的“实话”,我们这一代家长,很可能成为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
而且,孩子越有能耐,我们被“抛弃”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为,孩子们的学历越高,工作城市就可能离我们越远。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孩子想为我们养老,却很有可能有心无力。
01
李老今年70岁,老伴儿68岁。
李老的两个儿子,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继续深造并取得了高学历,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在世俗意义上,有这样的两个儿子,对于任何家庭的长辈来讲,此生都应当算是功德圆满了。
而“功德圆满”也是李老在接受采访时,最喜欢说出的词语。
但这4个字从李老嘴里吐出,并不尽是欣慰,还有些唏嘘和自我劝慰和无可奈何。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这对在抚养子女上“功德圆满”的老人,越来越感受到垂暮生命的重荷。
我们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尤其最近两年,更是每况愈下。
我们知道控制病情的重要性,而且心里都很清楚,一旦其中一个倒下了,另一个都没力气将对方背出家门。
我们不是没想过去北京和儿子一起生活。
以我们俩的收入,即使生活在北京,也不会给孩子们增添太多负担。
但是,北京的情况太特殊了。
两个孩子虽说都在北京买了房子,都是100平方米左右,算是“功德圆满”了。但这辈子也都实实在在地被套在那100平方米上了。
因为过得并不容易,所以孩子们的心理上,就格外爱惜自己的小家庭。我和老伴儿也能理解。
他们好不容易在北京立了足,过着还算体面的“小康”日子,我们做父母的,也不忍心扰乱他们的生活,给他们成功的心理抹上一道阴影。
有次我住院,两个孩子都回来了。
当孩子们出现在病房门口的时候,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
我居然有些伤心,就好像自己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一样。老伴儿更是哭得一塌糊涂,孩子们越安慰,她哭得越凶。
孩子们难以理解,他们的父母怎么会变得如此脆弱,就像我年轻的时候一样,也一定是难以理解如今的自己。
孩子们在医院陪了我们几天,看我们的病情都稳定下来了,就回北京了。
他们太忙,是我让他们回去的。有生以来第一次,我在理性思考的时候感到这么违心。
在住院期间,我和老伴儿做了一个决定——我们住进养老院去。
去养老院,应该是我和老伴儿的最后一站了。也许真的是走到人生的尽头了。
人之暮年,对于亲情的渴望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老伴儿现在特别思念孩子们,我也一样。
这些日子,总是突然想起两个儿子小时候的样子。有时候还会有些错觉,好像看到他们就在我们跟前玩耍。
离开家时,我和老伴儿仔细想了想,要从这个家带走的,好像并不需要太多的东西。
除了我们的养老金卡、身份证件,唯一值得我们带在身边的,就只有孩子们的照片了。
02
李老夫妇的故事让我们看后心情低落,现在不妨看看知乎@精分的曹小灵,是如何以轻松的语气,来回答这个沉重的话题:学历越高的人越容易不孝顺父母吗?
是的,非常的不孝顺。
父母每天在几百平米的豪宅里面哭醒,想要每天晚上叫孩子回家吃饭的愿望都不能满足!
想要介绍村里的翠花/钢蛋给孩子,孩子偏要带些个高学历高智商的人回来。
居然女生不会做饭!你手持CPA和CFA三级有什么用,你居然叫外卖!下得厨房这么简单的都做不到,别说什么烘焙,会腌榨菜么?会包馄饨么?会徒手杀鸡么?
居然男生不会应酬!你创业公司快上市了有什么意义,人情社会你居然不会喝白酒!家乡的坝坝宴怎么好意思带你上桌。
什么你还要给我弄个保姆?
我有孩子居然要外人来照顾,说出去邻居会怎么看,和我一起撞树锻炼的老太婆老头子怎么想,你还不如直接把我送养老院!
怎么样,以上这些描述,像不像苏大强的风格?
我认为,孝顺就是给父母提供好的物质条件,其他的就让父母去自由发挥夕阳红余热。
我记得当年老妈做个小手术住院,医院真的是一个观察人间百态最好的地方。
我当时就是极度不孝顺的那种。
我老爹在外地的项目不能随时走,万一塔吊翻了、工人喝多了又打起来就麻烦了。
我刚进公司要上班只能下班赶过去,其他家人也只能来看一眼照顾一下,但是都有自己的事情,只有请专业陪护。
还好我老妈看得开,她说了一句至理名言:
不用你们陪你们又不懂,你和你爸给我多送点礼物就好了。对了,我躺着无聊淘宝购物车里面放了几十个东西,帮我清一下……
03
几天前,我去看望自己的一个老领导。
她向我抱怨,自己的孩子当初学习不好,后来只读了一个职高。他特别羡慕单位的另一个同事张工,因为张工的两个孩子,一个上了哈佛,一个进了耶鲁。
我问她:“你的孩子对你们孝顺吗?听话吗?”
她说:“孩子非常懂事,孝顺我们,体贴家人,就是学习成绩不好,让我们脸上无光。”
我继续问她:“孩子职高毕业后,现在能养活自己吗?”
她说:“那倒没有问题。孩子自己也知道边工作边再学习一些东西。”
我又说:“您刚刚提到的张工,前阵子骨质增生病犯了,疼得直在床上打滚。要是儿子在身边,不就直接扛着去医院了!”
她问:“还有这事……”
我继续说:“咱们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是给别人养吗?是给社会做贡献吗?从最基本来说,就是给自己养老,这也是中国的人伦和传统。”
一番对话之后,老领导似有所感,不再抱怨。
我心里清楚, 刚刚“养儿防老”的一番“道理”,是在安慰我的老领导。
何况大多数的中国父母,即便知道优秀的孩子容易远走,却依旧盼望他高飞。
就像老李夫妇,虽然住进了养老院,但总结自己的一生,还是骄傲地用“功德圆满”四个字来概括。
04
还记得一位学校校长在家长圈里炸开的金句吗?
校长的一番话,安慰了多少受伤父母的心哪。
就连孟非见了也甚为宽慰,赶紧点赞, “反正是宽慰到我了……转发的一定是给爸妈的。”
读书不好的娃,是来报恩的?
真不是矫情,这句话大概可以让大多数家长暂时放下焦虑,卸下包袱,笑吟吟地瞅着,在身前晃来晃去的,这个成绩虽然平凡,但却是全世界仅仅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孩子吧。
读书好的,18岁后大都远走高飞了,书读得差些的,反倒得以常伴我们左右。
高兴时,今天一起喝个小酒,明天一道撸个串儿,大后天一起出门遛狗买早点。
不高兴时,小牢骚有人可发,小怨气有人可撒,头疼脑热时,还有人在身边嘘寒问暖。
即便不住在一起,真想孩子了,打个电话,孩子过来了;打个飞的,你过去了。
可那些学霸孩子,都去了哪里呢?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描述学霸父母的心境,最为恰当。
孩子未必不孝顺,但工作繁忙,又远隔重洋,论起孝道,学霸才是真真正正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吧。
所以说,“读书不好的娃,是来报恩的”,此言不虚。
留在身边的,最后都是宝;远走高飞的,最后都是鸟。即便春节飞回来一次,也是只候鸟。
孩子高学历有出息后留在大城市生活,这对父母来说到底是福是祸?
想必,这是个可以争论到天荒地老的命题。
但说到底,不为难孩子,就是不为难自己。
他们待在身边时,我们就好好做父母;他们长大成人后,我们就好好做自己。
抚养子女,本就是一个渐渐远离的过程。而且,我们都希望孩子这代比我们过得更好。
想明白这两点,我们就不必再纠结孩子以后是否待在我们身边。
孩子成长的过程,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欢乐,等他长大后,我们不妨和孩子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放手让他们选择自己的人生吧。
至于晚年子女能不能守在身边,我们都不该把这个黑锅甩给学历。
因为,高学历会让孩子更容易建立完整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和人生的可能性,而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吗?
综合自|网络
整理|学习控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LA BLA TIME
( 互 · 动 · 时 · 间 )
学历越高,越容易不孝顺父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