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蒂和爷爷》改编自瑞士名著《海蒂》,该片于2015年12月10日在德国上映,于2019年5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改编自约翰娜·斯比丽著同名长篇小说,讲述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海蒂被姨母送到阿尔卑斯山上与脾气古怪的爷爷同住,她用自己的真诚善良感动和帮助周围的人的故事。”
---摘自百度百科《海蒂和爷爷》电影简介
01 亲情是治愈孤独的良药
瑞士小姑娘海蒂父母双亡,3岁起由姨妈抚养。海蒂8岁那年,姨妈要去德国工作,海蒂要被送到住在阿尔卑斯山上的爷爷那里。
爷爷独自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上,性格孤僻顽固,冷冰冰的外表看起来充满敌意。山脚下的村民对他敬而远之,只有牧羊童皮特跟他来往。
当姨妈说明来意后,爷爷一脸抗拒,让她们“赶紧滚”。
多年离群索居的孤独生活,爷爷感情封闭,他逃避亲情,防御一切让他感到温暖的人和东西。
面对素未谋面的孙女,爷爷关上房门,不予理睬。
爷爷的冷漠对待,并没有使海蒂放弃,她表现出孩子特有的天真和坚持,在门外呼喊爷爷,甚至好奇地来到窗户跟前,跳起来去看屋里的爷爷。
在屋里偷偷观察她的爷爷又吃惊又羞愧。
然而,海蒂的努力并没有叩开爷爷这扇冰封的亲情之门。当晚,她睡在了羊圈里。
爷爷有他的顾虑:多年的孤独生活,他不知道怎么照顾这个孙女。山下村民对自己的偏见和诽谤,会让这个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她跟着自己不会健康成长的。
牧师告诫爷爷要履行义务,抚养孙女。
爷爷固执地认为海蒂不能跟着自己生活,过三天后就把海蒂送走。
能跟爷爷临时生活三天,这使海蒂燃起被爷爷接纳的希望。她告诉爷爷不想去孤儿院。孙女愿意与自己相依为命,这让爷爷有点意外。
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爷爷要把海蒂送走的想法。
皮特告诉海蒂一个可怕的传言:村里人说,她爷爷以前杀过人。
人言可畏,说者无意可听者有心,这个传言令海蒂惊恐不已。
爷爷没有解释什么,只是告诉她:“人们就喜欢说三道四,你得自己判断,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跟耳朵,还是相信外面的传言。“
爷爷安慰的话语和坦然的表情,让海蒂渐渐开始明白和相信,传言是谣言。她如释重负地跑到爷爷跟前,热烈地拥抱爷爷。
孩子的信任和鼓励往往给人以超乎寻常的温暖和力量。
爷爷被海蒂的拥抱感动不已,他冰封的心开始融化,被人误解和诽谤织成的防御外壳开始松动。海蒂相信自己,需要自己的照顾,爷爷决定留下海蒂。
在海蒂的陪伴下,爷爷感受到了天伦之乐,变得慈祥温和。
对亲情来说,陪伴是最好的礼物,亲人的陪伴是治愈孤独的良药。
02正确的引导才能激发学习兴趣
姨妈的突然到来,打破了平静的阿尔卑斯山生活。
姨妈以爷爷不让海蒂上学为由,把海蒂带去了德国的名门望族---赛瑟曼家,给这家的女儿克拉拉做玩伴。
克拉拉自幼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母亲已过世,父亲又经常外出工作,她由循规蹈矩的女管家照顾,终日闷在家里。
海蒂的到来给克拉拉带来了活力,两人很快成了朝夕相伴的好朋友。
可是,海蒂发现自己对这里的贵族生活不适应,她不习惯各种规矩礼仪的束缚,这些条条框框的约束是她在阿尔卑斯山上没有经历过的。
循规蹈矩的女管家更是经常找她的毛病。在女管家眼里,海蒂不认字不守规矩,是个没教养的野孩子,她对海蒂格外严厉。
倍受限制和束缚的生活压抑了海蒂的天性,她想念爷爷,想念皮特,怀念阿尔卑斯山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此时克拉拉奶奶的到来给海蒂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女管家向主人告状说海蒂理解力低下,不会认字,举止疯狂粗鲁……。
慈爱的奶奶不相信女管家所说的,决定对海蒂的状况一探究竟。
奶奶向海蒂讲起了书上的故事。书中描述的牧羊人的故事激起了海蒂的兴趣,她听得入迷。
奶奶明白,要激发海蒂对学习认字的兴趣,需要正确的引导。智慧的奶奶没把故事讲完,故意留了一个悬念,让海蒂自己读。
得到海蒂的坦白后,奶奶才知道海蒂不认字是由于皮特说的一句“住在山上根本没必要识字“。
”但是别人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学会识字就可以读故事了,奶奶鼓励海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故事结局的强烈好奇心激发了海蒂学习认字的兴趣,她开始认真学习认字,终于在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她学会了认字和阅读。
孩子不喜欢被管教和约束,而学习恰恰是不怎么自由的事。
如何让天性爱自由的孩子爱上学习,需要正确的引导。
而运用孩子容易好奇的天性,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无疑是个极好的引导方法。
03 茧在保护,也在阻碍,蜕变就是打破茧
海蒂在赛瑟曼家里待的越久,就越思念故乡的爷爷。
一个偶然的机会,海蒂由于思乡导致梦游的事被发现了。出于对海蒂的同情与爱护,赛瑟曼家族把海蒂送回到爷爷身边。
缺少了海蒂陪伴的克拉拉忧郁成疾。奶奶很为克拉拉的状况担忧,收到海蒂的来信后,奶奶决定带着克拉拉去阿尔卑斯山上见海蒂。
阿尔卑斯山上的淳朴生活让克拉拉丢开了各种规矩束缚,海蒂的左右相伴使她的身心状态很快好了起来。
爱情自私,友情也一样,两个要好的朋友之间是容不得其他人来瓜分友谊的。
耿直的皮特非常妒忌海蒂同克拉拉的友谊,报复心理作祟,他偷偷地把克拉拉的轮椅推落到山崖里去了。
谁也没想到皮特的这一举动反而意外促使了一个奇迹的发生。
没有了轮椅,克拉拉反而奇迹般地能走路了。
轮椅代表着束缚,代表着过度保护,二者虽然能让人免于危险,但也造成了人的孱弱。
母亲的过世打击了克拉拉,她的心结源于此。
赛瑟曼家族对克拉拉的过度保护,给克拉拉造成了心理障碍,让她自以为再也不能走路。
缺少亲人陪伴的孤独,枯燥刻板的规矩约束,使得她的身心不自由。
所有这一切恰恰造成了她不能走路。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爱护,是束缚孩子成长的茧。
茧在保护着孩子,也在阻碍着孩子。把茧打破,才有蜕变的奇迹。
04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
海蒂从德国回到阿尔卑斯山后,爷爷的观念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为了方便海蒂上学,他带海蒂搬回到村子里住。
爷爷搬回村子里,村民们反而不再指指点点说什么了。
舆论有时候就是这样,做自己的事,对谣言不管不顾,谣言反而不攻自破。
在课堂上,老师问同学们长大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皮特说要做牧羊人,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其他同学有的要当农民,有的要当铁匠,这些答案在人们眼中是中规中矩的理想,老师对这些答案很满意。
老师问到海蒂,她说长大后想写故事。同学们又一阵哈哈大笑,老师也对这个答案表示出乎意外。
那的人们认为,做中规中矩的事,做大家普遍认可的事,才能叫理想。
海蒂想写故事的理想对那的人们来说,闻所未闻,简直是个笑话。
奶奶知道了这件事,特地送给海蒂一本笔记本,鼓励海蒂用笔写满它。
海蒂告诉奶奶,因为自己想写故事,大家都嘲笑她。
“他们的见识太少了,他们就只知道这个村子,但是你见过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奶奶开导海蒂。
“如果生命中某件事情让你开心,那你就尽管去做,不用管别人说什么”,奶奶继续给海蒂打气。
奶奶的开导和鼓励给海蒂打开了一扇门,自己尽管去欣赏门外的风景,不需要在门内的世俗评价中固步自封。
少见才会多怪。嘲笑别人的理想是因为自己的见识太少。
做自己热爱的事,对于世俗的评判,听听就好,不要在意。
05 “放养”还是“圈养”
海蒂寓意着“放养”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以充分自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克拉拉寓意着“圈养”的教育方式,让孩子遵守各种规矩,只能做自己被允许做的事。
到底哪种方式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恐怕没有唯一答案。
“放养”不是无限制地给孩子完全的自由,必要的规矩和约束下的“放养”,才不会失了教育;
“圈养”不是对孩子过多限制和过分保护,圈养在笼子中太久的鸟,会忘了自己还会飞。
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却有独一无二的孩子。
不盲从随大流的精英教育,鼓励孩子们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或许是父母们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