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你孩子学业工作成绩比你差吗?
多数父母都接受不了。
但接受不了也没办法,理性计算一下,就知道“你的孩子成绩不如你”是大概率事件。
有次中午吃饭,一群婚都没结的同事不知道怎么就聊到了育儿焦虑。
同事A说:我家对门的邻居,夫妻俩都是清华毕业,男的还是清华硕士,现在女的全职在家带娃,就为了孩子以后上名校,至少也得是清北复交……
我们闻之惊呼:天呐,那个孩子压力好大,没必要这样吧,太可怕了,非要上清华北大,不就是另一个英子妈妈?
然后同事B问:你们能接受自己孩子平庸的底线在哪?
同事C不假思索:怎么也不能比我还差吧,我们那时候条件那么差,孩子起点比我高那么多,怎么也不能比我混得差吧?
我们纷纷点头赞同:对,不能比自己差。
同事A忽然反应过来:那我邻居要求孩子上清北复交也没错啊,毕竟人家自己清华毕业的,也不过是要求孩子不比自己差。
……
那一刻,潮姐突然理解了那些拼命“鸡娃”的家长。
豆瓣和知乎上,时不时就有人问“你们能接受孩子学习成绩比自己当年差吗”“你们能接受孩子学历比自己低吗?”“大家能接受孩子混得比自己差吗?”
不管怎么问,多数人都大同小异:不能。
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这种心理。
回想我们读书时候,父母忙于工作根本不管辅导作业,辅导班也很少上,全靠自己努力考上重点大学,继而走出小县城扎根大城市,靠读书改变了命运。
然后为了给孩子更高的起点,我们拼尽全力:早教班,辅导班,兴趣班全都安排上,学区房买起来,每天辅导作业心力交瘁。
结果他学习成绩竟然不如我当年?对得起我这么多年的辛苦吗……
无法接受孩子比自己差,是不少家长育儿焦虑的来源。自己清华北大,接受不了孩子考一般重点;自己是985/211,接受不了孩子考普通学校;自己一般高校毕业的,还指望孩子考个好大学弥补自己的遗憾呢,怎么能接受孩子考不上大学?
为了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一路名列前茅考上理想大学,自己不得不跟其他家长一起加入教育军备大赛,一边焦虑,一边努力。
但接不接受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不妨做个简单的概率计算。
清华北大每年本科录取6000人,研究生+博士一共录取13000人,再加点MBA什么的,每年差不多录取20000人。这些人毕业后绝大多数都留在北京了,假如一半人留北京了就是10000人,假如他们都内部结婚了,且婚后只生一胎,那么一年就会生下5000个清北二代。
而每年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人数仅为500-600人。
也就是说,假如没有其他名校二代来竞争,清北只录取清北二代,那也不过10%能被录取,剩下90%的清北家长都要接受孩子不如自己的事实。
所以北京“鸡娃”是最严重的,因为人才太多了,厉害的家长太多了。
根据“龙生龙凤生凤”的规律,优秀的孩子也多,升学竞争更大,父母陷入害怕孩子学历下滑的焦虑中。
其实也可以不焦虑,就是接受大概率事件,甘愿成为那90%家长中的一员。
其实孩子成绩排名不如当年的自己,并不一定是孩子不聪明不努力,而是竞争对手都变强了,所以脱颖而出、名列前茅变得更艰难。
不光你的孩子起点高了,随着社会发展,大家的起点都高了,但名校名额并没有变多,蛋糕还是那么大,每个人都想分到更多怎么可能?
算清了这个概率问题,还有什么可焦虑的。
早早接受孩子学习成绩不如自己这个事实,放弃这个执念,就能早早探寻别的目标追求。
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如我,但是性格比我乐观开朗,获得快乐的能力比我强,这算不算一种进步?
潮姐想起大连理工自杀研究生的微博下,有个热门评论:
“同学,我爸曾跟我说过,他想要一个快乐健康的孩子,不是非得要一个硕士毕业的孩子。”
真要选择,天下多数父母都是这样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