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尽管我们并不想承认自己笨,但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确实有比我们聪明得多的人。
他们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睡得迷迷糊糊时,听到的知识都比我们认真做笔记后的效率高,不得不说这样的结论确实让我们感到万分沮丧。
虽然我们最常听到的便是"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但智商确实有高低之分。
可能你需要背一小时的文章,别人十分钟就能轻松搞定,可能一个知识点,你需要反复练习很多次才能充分理解与应用,但别人只要悄悄瞟一眼,便能举一反三……
这是我们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而且比你聪明的人,往往比你更加努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想到这里便不由觉得扎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能站在巅峰的人,除了他足够聪明外,也都有他成功的必然,不管我们有多酸,都无法自欺欺人的否认这一点。
普通人的智商也就是80到120分之间,多数人的智商都在100上下浮动,而只有千分之五的人智商能达到140分以上。
虽然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但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便是爱因斯坦,而科学家们还在爱因斯坦离世后,保存并解剖分析了他的大脑,而他的智商通常被认为是165左右,不过数学天才陶哲轩却被测出了230的智商,比爱因斯坦都要聪明得多,这样一个在百万人中都难得一遇的天才,到底是上演了爱因斯坦般的奇迹,还是上演了"伤仲永"的悲剧?
7岁自学微积分
每个孩子在生命的最初都是一张白纸,关键看他的父母会给他涂上怎样的颜色,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不然再高的智商也只能在时光的河流里荒废,而陶哲轩则是一个幸运的孩子。
陶哲轩,1975年出生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他的父母都是毕业于香港大学的高材生,两人于1972年移居到了澳大利亚,并在三年后生下了儿子陶哲轩。
小陶哲轩在出生不久后,便显示出了不同寻常的聪明,在两岁时,母亲梁蕙兰意外发现儿子经常会教一些比自己大的孩子数数,也让他们渐渐意识到儿子非凡的数学天赋,同时也有着异于常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他的聪慧,让父母渴望给他更好更好的教育,于是在他3岁半时,将他送入了一所私立小学。
可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有自己成长的过程,即便陶哲轩再聪明,他也是一个才3岁半的孩子,他有智慧,却不懂得如何与比自己大两岁的孩子相处,在几个星期后,父母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并没有强迫儿子迅速成长,而是很明智的将他再一次送回了幼儿园。
他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非常强,在幼儿园的一年半时间里,他在母亲的教导下,几乎自学完了全部小学数学课程。
他的聪慧让我们不由汗颜,为了让儿子能够健康成长,不荒废他的天赋,父母还专门阅读了如何教育天才的书籍,并让他加入了南澳大利亚天才儿童协会,让他融入更适合他的世界里。
5岁时,他被父母送入一所公立学校继续学业,而对于这位天才,学校为他特例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教育方案,他一入学便直接进入了二年级,而他的数学已经学到了五年级。
陶哲轩的学习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在7岁时,已经在自学微积分了,而这门学科是普通人在大学时才会接触的。
他在数学的学习上进展非常快,但在写作水平和心智,与同龄人却相差无几,因而为了让他更好成长,学校再次为他破例,他每天会去中学去旁听数学课,而不久后,他也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一本关于用Basic程序计算完全数的书。
8岁高考760分,14岁才读大学
很多时候,作为父母总在探索孩子天才的极限,似乎要力证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中的天才,让还在牙牙学语的稚子,早早便完成了大学学业,进入本不该属于年幼孩子们的社会,其实不管孩子的智商再高,但由于年纪尚小,他们的心智并不齐全。
让他过早地进入不属于他的环境,与自己相差十几岁的同学相处,其实对他们的成长并没有好处,他们被过早剥夺了童年的乐趣,走在不属于他们的道路上,其实与揠苗助长并没有区别。
下层结构,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扎实稳固的基础,也利于高楼大厦的修建,而一个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在父亲与教育专家慎重的沟通后,决定让儿子稳步前行,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打破纪录而学习。
太多天才的陨落,让他们意识到"小时了了,大时未必佳",所以他们开始适时压制着他的成长,便于他厚积薄发。
8岁时,他进入中学,同时抽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去弗林德斯大学旁听物理和数学,同时也参加了美国SAT考试数学部分的测验,获得了760分的高分,而SAT在美国是相当于国内的高考,以他如此优异的成绩足以进入大学学习了,但父母却并没有这么做,一个合适的环境,才更利于天才的成长。
尽管他没有直接去大学就读,但在此期间却一直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0-12岁期间先后获得了铜、银、金。
直到14岁时,他才正式进入弗林德斯大学就读,2年后获得该校的荣誉理科学位,21岁时就荣获了普林顿大学的博士学位,而在这个年纪,很多人都还没大学毕业,而他已经在放缓自己的升学速度了。
天才是否已泯然众人
毕业后呢?陶哲轩是不是也与我们普通人一样,会遭遇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处境?
毕竟高分低能儿,在国内并不罕见,他们能够适应学校的快节奏学习生活,却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无法适应从书本中走到工作的实践中。
我们担心这个天才随着长大而泯然众人,事实上,我们多虑了,毕业后,他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数学老师,3年后,24岁的他正式被该校聘为正教授,成为了本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数学教师。
此后的他,开始在接近10个重要的数研究学领域大放异彩,31岁荣获菲尔茨奖,也是第二个荣获此殊荣的华裔。
他的各项荣誉在往后的岁月里接踵而至,天才仍旧是天才,2015年时,40岁的陶哲轩又获得了科学突破奖——数学突破奖,在横跨多个数学领域的钻研中,他的脚步从未停歇,而且每一次都惊艳世界,并不曾上演伤仲永的悲剧,也不曾上演江郎才尽的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