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开头,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养孩子难吗?”
我想大部分人乃至全部人,都会肯定的说上一个“难”字。
对于家庭主妇来说,难,因为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还要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对于“打工人”来说,难,因为要同时兼顾起家庭和事业,还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陪伴。
对于代孕的郑爽来说,“难”,因为即便没经历过妊娠,但她价值1.5亿的豪宅里,仍然容不下两张婴儿床。
而对于农村妇女郭改然来说,养孩子,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因为她共有44个孩子。
这其中有41个都是捡来的孤儿,且大多患有先天性残障疾病,但她仍然用她脆弱的身体,坚持了30多年。
在山西省五台山的脚下,有一个叫西庄的小村子。
这里位置偏远,重度污染,常年干旱,生活资源极度匮乏。
而我今天要讲的主角——郭改然,就是这里的常住村民。
郭改然自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家务农,而他的丈夫陈天文,则是一家化肥厂的装卸工。
夫妻二人勤勤恳恳,育有两儿一女,日子虽然穷困,但勉强还能过得下去。
然而就在32年前的一个春天,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一家人平静的生活陡然巨变。
那是1989年的初春,天气尚未褪去严寒,郭改然和丈夫骑车从县城回村。
行至半路时,二人看到路边围着好多人,过去一看,人群中竟然有一个被遗弃的婴儿。
直到现在,郭改然都不能忘记这个画面:
「孩子被放在一个纸盒里,又瘦又小,嘴唇早已被冻得发紫,而她的双腿交叉着,一看就是个残疾孩子!」
就是这个画面,让郭改然彻彻底底的心软了。
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再看看一旁不敢上前的路人,郭改然的心里萌生了要“领养”的念头。
“看到了,我就觉得我有这个责任。”
“责任”二字说起来简单,但真要做到谈何容易?
尤其在那个时候,郭改然的家庭并不富裕,全家仅靠丈夫一人薄弱的工资支撑。
况且,他们本身就有自己的三个孩子需要抚养。
但在一番心理斗争后,郭改然还是咬了咬牙,毅然决然的把孩子抱回了家。
郭改然给这个孩子取名为“秀秀”。
秀秀进家后,本来拮据的家庭更是捉襟见肘。
体弱多病的公婆、上学的三个儿女,全家仅靠丈夫的工资和她种的五亩山地为生。
而残疾的秀秀不仅需要与日俱增的奶粉喂养,还需要三天两头的医药检查护理。
所以郭改然既要照顾年迈的公婆,又要起早摸黑地照料几个孩子,同时还得耕种五亩山地。
然而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了?不,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同年夏天,郭改然又在原平市医院的大门口,捡回一个双目失明并患有脑瘫的小男孩。
从那之后,郭改然的“收养之路”,便一发不可收拾。
那时,她的邻居、亲戚都认为她疯了:
“自己家还过得不富裕,倒收养了一堆残疾娃,简直是活受罪。”
其实,郭改然自己又何尝没有犹豫过呢?
但每次看到这些无人收养的残疾孩子,她都无法战胜内心的善良;
每次看着嗷嗷待哺的小孩,她的那份恻隐之心就掩藏不住。
后来,因为孩子越来越多,郭改然一人照顾不过来。
她的丈夫陈天文,还特地辞去了工作,夫妻俩专心养育这些被父母抛弃的婴儿。
那时候,当地没有福利院。
当地的民政局在听闻郭改然夫妻的事迹后,主动把一些孤残儿童送上门来。
并以每个每月150元的补助,把孩子交给郭改然收养。
甚至别村的村民捡到弃婴后,第一件事,也是来到郭改然家里询问:
“捡到弃婴了,要不要?”
“要!”
一个“要”字,让郭改然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多。
3个,4个,5个,10个,20个.......
原来的小家,就这样壮大起来,逐渐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爱心家族。
当了父母的人都知道,养育一个婴儿究竟有多困难。
然而郭改然夫妇俩,却要同时照顾多个残疾孩子,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孩子最多时,郭改然的家里同时有将近二十个大大小小的小孩。
一炕的孩子这个嚷,那个叫,这个要吃,那个要拉,夫妇二人忙得团团转,几乎没有歇息的空儿。
每到夜里,睡觉就成了大问题。
一家二十来口人挤在一铺大炕上,郭改然和丈夫陈天文就横睡在炕沿边。
“夜里只要叫醒一个孩子解手,其他的都醒了。再让他们闭眼休息,总得个把小时。”
家里的尿布片子也堆积如山,那时候,家里连洗衣机都没有。
冬天的时候,零下20度的天气下,她只好在河里掏出一个冰窟窿洗衣服。
“每次洗完回来,冻得通红的手放在炉子上烤烤,感觉锥心的疼。”
由于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残疾,所以对待他们,必须面面俱到。
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大虎,是他们收养的第三个孩子。
因先天性的脑部疾病,大虎的双臂僵硬,交叉在胸前分不开。
郭改然给他取名为“大虎”,寓意他能像老虎一般一天天好起来,快乐地成长。
大虎曾经被医生断言“活不过成年”。
然而在两人的照料下,大虎不仅能自己坐立、挪动,还安全走过了人生的第30个年头。
看上去只几个月大的舒舒,也已经躺着进了7年流食了。
她身患脑瘫,无法坐立、无法说话,更多的时候,她只能窝在床头一角。
郭改然说,舒舒被送到家里时,已经是奄奄一息的状态。
她不能进食、无法喝水。
所以郭改然和陈天文夫妻俩,只能轮流拿着奶瓶,一点点的用奶瓶将舒舒的嘴唇沁湿。
“不能喂快了,快了就会咳,可费了好大功夫呢。”
但还好,在两人耐心的抚养下, 舒舒的身体虽然不能动弹,但还算健康。
虽然不会表达,但舒舒的眼神时时会追随他们俩。
每次看到“爸爸妈妈”走来,她也总会眯缝起眼睛,温柔的对他们笑笑,以表达自己的欢喜。
而对于郭改然说,她眼下最盼望的事,就是舒舒也能像大虎一样突然坐立起来。
对她来说,那将是她“又一件最幸福的事”。
除了呆在屋里服侍这些残疾孩子,郭改然平均每周要去两次卫生院,有时候甚至天天往医院跑。
日常花销就已经负担不起,更别提还要看病买药了。
但尽管这样,郭改然夫妻俩,还是受到了许多的非议。
有人说:“民政局给每个孩子每月补150块,郭改然夫妇就是想赚钱才收养这么多孩子。”
可又有谁算过账,当时一箱奶粉就得一百六七十块,更别说给孩子吃饭治病了。
有时候实在没钱了,夫妇俩去村民那里借钱,却常常碰壁。
“他们有的就当面说,你是不是犯傻了,自己这么穷,还养这些残疾孩子。”
渐渐地,郭改然发现有时候她走在路上,迎面碰到村民,本来想打个招呼,可是村民转身或者低下头装作没看见他。
村里有什么事情要通知,村民也不愿进门,只喊一声就离开。
“家里孩子多,气味不好闻,村里人都不愿意来我家。”
可没办法,这些残疾的孩子,早已成了郭改然的心头肉。
能看着这些残童一天天长大,对于她来说,就已经是最有成就感的事了。
如果说辛苦尚能忍受,那对于郭改然来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和自己照顾过的孩子进行“告别”了。
由于农村医疗条件有限,再加上有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患有绝症,好多孩子在抱来没几天后,便走了。
一次次的生死离别,一次次看着自己亲手喂养的小生命,在自己的怀里闭上眼睛。
一次次的掘土造坟,也成了郭改然和陈天文夫妇心底的隐痛。
在郭改然的5亩地旁,散落地埋着早早夭折了的十几个孩子。
最大的13岁,最小的才几个月。
他们生前被父母抛弃,死后便像秋天的落叶一般凋零在泥土里。
每年的清明节,郭改然和陈天文,都会去墓地里看望那些夭折的孩子。
他们被深埋地下,没有墓碑也没有标记,只有郭改然和陈天文知道这些孩子埋的具体位置。
每次郭改然去的时候,总会给孩子们烧烧纸。
带点饼干等他们爱吃的东西,然后跪在地上和他们说上半天话。
每次一个孩子夭折,郭改然都会难过好几天:
“村里人说我有那么多孩子,死了一个还那么难过,我就说人走了就再也见不到了。再多的孩子,你也见不到那一个了。”
每每想到这些,郭改然的心里总在滴血:
“都是我们的娃,一个都不想少,可老天爷对这些孩子不公,我们没能力挽留,实在没办法。”
佛说“渡人渡己,悦人悦己”。
然而,在照料这么多残婴、弃婴的同时,郭改然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常年累月的睡眠不足,让她积劳成疾,她常常感到心慌气短,饮食不思。
在2004年时,她自己也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医生告诉郭改然:“回去后,你必须好好休息,不然你的心脏将越来越脆弱。”
然而,当她一踏进家门,孩子们滚的滚,爬的爬。
一边叫着“妈妈回来了”一边蜂拥而来,看着年幼的他们,郭改然就什么也顾不得了。
但好在,郭改然夫妻的事迹,也在社会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社会上的公益组织,也许多次的为他们进行了募捐和资助。
目前,她和家里弃婴们,也已经告别了透风漏雨的旧宅,住上了新房。
而他们的生活条件,也很大程度的得到了改善。
为了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发展,郭改然还将心智健全的孩子们送去了学校读书。
而那些没法去学校上学的,他们就在家里自己教:
“怎么也得让孩子们学点文化,拥有一技之长,将来回报社会,回报好心人。”
“未来有什么打算?”
关于这个问题,郭改然坦然的说她也不知道,但她表示:
“只要我们有一口气在,就会继续养活这些残疾孩子,不离不弃。”
都说世界上最无私的是母爱。
可是当住着1.5亿豪宅的郑爽,都能用一句轻飘飘的“养不起”,将两个孩子任意抛弃的时候。
农村妇女郭改然,却对41个弃婴、残婴视如己出。
用自己滚烫的心,用自己的一腔热情,用一个平凡人的善举,谱写了一曲大爱之歌,诠释了道与德的真谛。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我并非想通过郭改然的故事,来给大家煨一碗鸡汤。
而是想传达一个现实:截止2020年,我国事实无人抚养的儿童,已经高达50万左右。
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能幸运的遇到一个“郭改然”。
他们中的大多数,更多的是被丢弃后,面临着“流落街头”甚至“惨死”的危险。
所以当我们做不到像郭改然这样伟大时候,我们是不是尽量担当起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呢?
生而不养,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恶。
所以,在还没规划好如何为人父母时,请不要着急孕育下一代。
在选择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后,也请你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照顾孩子的生活,教养孩子的精神。
爱不分贫穷和富有,不分高贵和低贱。
每个人的经济水平和精神层次都有差异,但是至少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在爱里成长。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
祝愿郭改然,也祝这世间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文章来源: 慢时光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