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承诺学生“考得好请吃鸡”,全班成绩出来后,老师:赔得开心

好老师就是“再生父母”,一日为师,学生就该终身视其为父母。

老师对学生的期盼,真一点都不次于孩子的爸妈。每个老师都盼着孩子“考得好”,带动班级整体成绩。

这样不光老师业绩好脸上有光,而且学生们成才了,未来发展好,老师桃李满天下,这就是老师最大的骄傲。

为了让学生们考个好成绩,老师们煞费苦心。“威逼式”强迫孩子学习,这招老师们都不敢用了。于是,老师们就换了招,改成了“利诱式”。

老师承诺请客“吃鸡”,只要学生考得好,炸鸡少不了

老师希望孩子们提高成绩,但又不想让孩子们压力太大。于是,这位班主任老师想了一个主意:期中考试孩子们要是考得好,就请客吃炸鸡。

结果,在孩子们的共同奋斗下,这个班级总成绩,考了年级第一。班主任老师自掏腰包,花了1000多元钱,请全班46名同学吃炸鸡。

看到孩子们笑得灿烂,吃得兴奋,老师也很高兴,真是“赔得开心”!

有家长觉得,孩子们集体成绩进步这么快,该归功于老师的“炸鸡”。

也有其他班级的学生羡慕说:“好老师都是人家的呀!我们班老师连100块都不舍得花给学生,奖励啥的也都是拿班费来奖励!”

不过,很快就有家长批评了这类孩子的想法,非常体谅老师。毕竟,现在老师工资很低,学校又禁止老师出去开班补习,让老师一个人花1000多元钱请客,有点太高消费了。

但反对的家长却认为:老师这是在骄纵孩子,容易把孩子的学习跟“物质”挂钩。这种鼓励孩子学习的方式,就是不好,就是会适得其反、有副作用。

那么,用“物质”奖励孩子,真会有“副作用”吗?

不止是老师,在生活中,爸妈对孩子也常用物质奖励法。

比如:这次成绩考得好,爸爸就带你去旅行,如果你考不好,你就只能自己在家里呆着。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再举个例子:有一对兄妹,哥哥考试成绩很差,妹妹考得好。

结果,爸妈带着女儿吃美餐,却让哥哥站在玻璃窗外看着。这种闹剧式的奖励,奖品不大,但还真是“侮辱感极大”。

用物质奖励孩子,最大的副作用就是:

孩子会把“物质”看得最重要,在孩子心里,物质奖励要大于成绩提升。

孩子可能会“唯利是图”,之后跟人交往,与人办事合作,都会更注重物质利益。

孩子可能会丧失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没得到奖励时,上进心不足,不爱学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也许会动歪脑筋,当奖励不足以满足期盼时,就会跟长辈“耍心眼”,力求更高的奖励。

怎么奖励孩子,才对孩子最好呢?

知名学者Deci和Dyan两个人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整体来说,奖励会破坏内部动机。

放在这里,内部动机指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的热情,想要提高成绩的愿望。

因此,长辈们对孩子使用物质奖励,对孩子来说,很可能害大于利

但是,有两种奖励措施,却不会破坏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反而对孩子更有利。

第一种正确奖励孩子的方式:意料之外的奖励

如果家长和老师,事先没有告诉孩子,考得好会有奖励。结果,孩子考得不错,有了显著提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那么此时,家长或老师给孩子一份意外奖励,孩子就会非常开心,会更感恩自己曾经努力学习过。

第二种正确奖励孩子的方式:无关的奖励

孩子考试成绩好,爸妈打算奖励孩子。于是,就把零花钱提高了100元,但却没告诉孩子原因。

那么,零花钱总额提高,跟孩子考试成绩之间,就没什么关系,孩子不会把这个联系到一起,自然就不会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内驱力。

越是中小学生,越没有强大的学习目标的时候,越要培养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千万不能用“物质奖励”破坏它。不然,孩子为了物质去学习,容易适得其反,厌恶上学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除了物质奖励,爸妈对孩子说一句温暖的话,其实也算是奖励。

比如,“这次数学成绩考的有进步,说明你认真学习了,妈妈很欣慰。”

尽管这是一句陈述事实的话,可孩子听起来却会非常受用,认为自己得到了妈妈的认可,是件非常骄傲的事情。

总之,奖励孩子未必靠物质,但适当的物质奖励,偶尔“刺激”一下孩子,给孩子一份意外的惊喜,孩子确实会挺开心。

标签: 孩子 考试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