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校长任上,以师资为核心要素对学校进行系统的改革。一是破除自科举时代形成的以官阶大小为喜好的“拜座师冶之风,鼓励学生们一心向学,改造了他们的求师之道。
二是选择足以为 人师表的新旧人物来做学生的模范,解聘不称职的教师,即便是对外国学者亦无所畏惧。
三是重塑学生的尊 师之道,告诫新旧交替之际,人才难得,不要求全责备。
四是规定专任教师与兼任教师有别,在教师中间组织 “进德会冶,注重个人修养,同时赋予权力,参与校务,构建了顺应时代的新的为师之道。由此,北京大学的面 貌焕然一新,成为当时的典范。 蔡元培对北京大学师资的改革已成为一份教育遗产,至今仍有参考的价值。
蔡元培在《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和《我在教 育界的经验》 两篇传记中都叙述了一个事实,那 就是在接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之前,他曾有过踌 躇。 北京大学当时为全国学术的中心,若能负责 此校的行政,将其导向正轨,自然能极大地促进本 国文化之进步,也能一展自己心中的抱负,为何机 缘来了,反而会犹豫呢? 无关其他,只因北京的学 风不良,而北大尤甚。
从中能够获得一点点启示。 他对于中国传统师道理论有所继承,因社会形势及教育制度的变化又有所发展,从 而构建了顺应潮流的师道内涵。 时至今日,亦已成为宝贵的教育遗产。 其实,不管是 “ 一流学 校冶,还是“一流学科冶,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全体教师的工作来实现。
如何体现尊师之道,如何发展 求师之道,如何贯彻为师之道,这是新时代要解决 的重要问题。 蔡元培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参考性的意见,但绝不是执行性的方案,毕竟时代的 列车已经过去了一百年,形势早已变换。 如此解读,似乎更能体现历史的事实,也没有什么情绪暗 含在内的“美化冶及“神话冶,不知方家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