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黑白颠倒,其实这是成人的概念,新生儿可不知道白天黑夜是干嘛的,因为在妈妈子宫内时孩子的世界就是黑白不分的。
所以宝宝的昼夜颠倒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
和睡眠有关的激素皮质醇和褪黑素
皮质醇(Cortisol),是压力激素,能够让人警醒。
褪黑素(Melatonin),有助于促进睡眠和消化。
人类褪黑激素的产生有显著的昼夜节律,夜间褪黑激素的血浆浓度至少为日间浓度的10倍。
夜间的褪黑激素升高在入睡和维持睡眠中有重要作用。正常的褪黑激素昼夜节律可调控其他的24小时节律变化。
婴儿的褪黑素一般在12周形成,皮质醇约在3~5个月形成。期间需要家长慢慢帮助孩子适应昼夜分明。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白天黑夜
夜间睡眠的黑暗,和白天充足的日光(或者室内照明)能够调节褪黑素的正常分泌。
宝宝的日夜活动应该有明显区别,白天小睡不必刻意关上窗帘,也无需刻意制造安静环境,白天适度光照(避免直晒)。夜间睡眠尽量关灯,需要小夜灯尽量低于床面。
慢慢建立睡前仪式,洗澡、抚触、讲绘本、喂奶、睡觉······帮助宝宝慢慢建立自己喜欢的睡眠习惯。
另外孩子临睡前不要玩耍得过度兴奋或者让孩子过于疲劳。
母乳喂养可帮助孩子适应白天和黑夜
母乳成分在一天之中会有剧烈波动。母乳中的皮质醇是一种能提高人警觉性的激素,在晨间母乳中的含量是夜晚的3倍。
而促进睡眠和消化的褪黑素,在白天的母乳中几乎检测不到,却在夜晚的母乳中会逐渐增加,并在午夜时达到顶峰。
孩子何时形成自己的生物钟?
新生儿非常脆弱,0-3个月需要抱睡是非常正常的,父母非常辛苦的付出都是在帮助孩子发育,父母点滴的爱都会深深刻进孩子的大脑里。
睡眠由生物钟决定,生物钟由褪黑素调节。虽然3个月左右宝宝开始分泌褪黑素,但是要等到7-8个月左右孩子才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生物钟。
我们常说小月龄宝宝,落地醒、小短觉、抱睡奶睡是常态,睡渣还需要陪睡,其实这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人类演化基因预设的结果。
由于孩子的大脑发育是连续阶跃性的,孩子的小觉难在4-6个月会比头仨月好很多,通常是进三步退两步,即便是突然有一天能自己睡了,也可能会突然又退回到解放前,1岁的孩子睡眠状况亦是如此。
从落地醒到全程抱、再到半程抱、继而抱哄入睡到自己入睡,都是在逐步改善中。
即便是孩子具备独立自主入睡的能力后,3岁前孩子喜欢由成人安抚入睡都是正常需求。
为什么孩子会“睡眠倒退”?
睡眠倒退通常指的是睡眠能力的倒退或者情况不良化。
其实我们本不应该给孩子贴标签,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的正常情况。发育过程中,出现睡不好的情况并不是因为入睡能力不行,而是因为各类生理、心理需求。
3岁前孩子的大脑容量是出生的3倍,大脑发育每天变化剧烈,认知进步突飞猛进,生长发育速度快,遭遇发育高峰,夜醒次数增多是发育中的正常现象。
夜醒频繁不等于睡眠质量差
你咋知道我醒的多,是睡的不好呢?夜醒频繁时只要通过安抚快速入睡都是正常的睡眠模式,并不影响睡眠质量。
一觉睡到天亮不等于睡眠质量好,孩子一觉连续睡五个小时就算是睡整觉了。
其实无论是孩子或者是成人,想要睡眠质量好,就不能有心理负担,入睡时应该是愉快的、轻松的,相信一觉醒来并不会失去任何人。
孩子被你惯坏了!
有着奶睡神器,妈妈们放着不用或者不敢用,严格照着“吃-玩-睡”模式养孩子,恐惧那句:“以后不能自主入睡,都是你惯坏的。”
追求让孩子“自主入睡”、“早早独立”是当今的社会病态!
父母需要分辨孩子是天生的天使,还是不善于表达自己的需求,亦或者是表达需求得不到回应而放弃。
所谓“独立自主入睡”除了使养育者轻松以外,对孩子不仅没有显性的好处,还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婴儿需要一个所谓的“社会参与系统”来训练自己的大脑神经回路,形成良好的情绪响应系统。
“自我安抚”,并不是把孩子扔在小床上,让他独自应对各种情绪,真正的“自我安抚”是告诉孩子他可以主动寻找父母的支持与安抚。
因为当孩子哭闹妈妈不在身边时,孩子体内的压力激素都会上升,DNA合成减少,生长放缓。
迷走神经控制婴儿的精神缓和放松,如果出生时发育不完善,就会出现爱哭闹的现象。而抚触有利于迷走神经活动,降低压力激素,进一步促进催产素的分泌。
催产素被称为“爱的荷尔蒙”,既是激素也是神经递质,能让婴儿产生愉快的感受,促进体格生长和大脑神经发育。
母亲的养育行为不局限于哺乳,还包括:亲吻、抚摸、怀抱、轻轻摇晃、充满爱意地看着孩子。
剥离母婴的亲密接触,追求独立自主睡小床,就是本末倒置。
养孩子头两年撒不开手这地球人都知道,如果觉得累,有了孩子没了自己,那完全可以等玩够了再生或不生。
不拧巴就不会失衡,父母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做选择,更需要抱持一种看见孩子需求、帮助孩子成长的心态去用心养育。
用心倾听,用爱回应
母婴利益是一体的,损害母亲或者婴儿哪一方面的利益,都是损害双方的利益。
当孩子夜醒频繁妈妈顶不住的时候,需要的是队友和家人的帮助,而这并不是孩子的错。
亲密育儿内涵不是单纯指的抱睡奶睡就好,更需要亲子之间的内在依恋,外在亲密,需要的是父母走心走脑的养育。
如果不喜欢奶睡,可以用轻拍安抚,只要妈妈孩子开心,那么奶不奶睡都不是问题。
让妈妈牺牲自己的健康,当然不可取的,很多人误解亲密育儿就是教导妈妈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
实际上,依恋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依恋关系,意味着彼此都应该感到舒适。想想如果你是孩子半夜哭醒会希望父母做出怎样的回应呢?
作为父母,“专家”教你的是让你利用父母的强权。而孩子可让你理解什么是爱。爱,其实就是深深的依恋(Attachment)
想轻松育儿要有全局观
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都需要先给足对方爱和信任,才能激发对方内心中最好的自己。
要求几个月的孩子独立自主,对于亲子关系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孩子的发展在整个0-3岁都非常关键,父母需要非常用心地倾听孩子的需求,帮助他们应对各种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被爱、被尊重。
在很多人眼里,“断奶”是万能的。孩子不爱吃辅食--断奶!孩子不吃奶瓶--断奶!孩子夜醒频繁--断奶!其实可怕的不是断奶本身,而是断奶背后的逻辑。
如果你不担心孩子18岁还要穿纸尿裤,那你就不必担心孩子18岁还需要你抱着、摇着、奶着才能睡。理论是死的,人是活的,认真倾听、理解孩子!
科学育儿,最重要的是思维而不是知识。
科学育儿,不是只专注于独立自主、吃喝拉撒睡、大动作、精细动作,而是穿过表象看本质。
科学精神不是迷信任何权威,而是用逻辑、知识、经验、直觉质疑权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每个孩子都是奋力向前的蜗牛
如果生命的过程全程是直线,
那么对于蜗牛来说这样的生命该多无聊,
如果所有的“快”都是好的,
那么慢就是我的,
我慢,但我从不后退,
如果狮子因为捕捉到斑马而快乐,
那么我从树枝爬上枝头便是我的幸福,
因为我看到了日出和日落,
如果我是我步伐的主人,
那么我更是我人生的主人,
允许孩子做蜗牛,就要面对她“慢慢”的步伐
——张翼
作者介绍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更新于2021年03月04日,经马蕾孕哺育科普信息组审核。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科普信息,避免公众被错误认知和谣言误导,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判断和处理。个人的哺育问题需要与母乳喂养咨询师讨论或咨询。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