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欲是一种消费欲望,大多数的成年人都能在理性的控制下把控自己的消费额度。
而儿童就不同了,他们不会考虑现实的难题和金钱因素,一旦对一个物品产生想要拥有的欲望,就会哭着闹着让家长买下来,而这种现象也成为了家长眼中的难题。
昨天,我听朋友抱怨说:最近只要带六岁的儿子去商店,他的眼睛就会盯着货架上的零食和玩具一动不动。他会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我,然后说自己想买零食和玩具。
我跟孩子说你必须从中选一个,可儿子听了立马就不乐意了,坐在地板上哭啊哭,引起了人群的注意。我有点尴尬,最后只好让步,买下了儿子要的所有零食玩具。
孩子们在公共场合哭泣常常使朋友觉得很难堪,无论家里的玩具堆的多么高,但只要孩子看到玩具还是会哭着让朋友去买,这让朋友觉得很心烦。
一方面,过多的玩具已经成为了家庭经济的负担,另一方面,孩子们贪图一切的习惯也让朋友担心。
其实许多家长在和孩子出门时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会用“灯式思维”引导孩子,或许就能解决问题。
一、什么是“灯式思维”?
吴伯凡老师在《认识方法论》中所提出了一种思维概念:“我们在黑暗中,点燃一盏灯,这盏灯只能照亮很少的一部分环境,但这不是环境的全部。如果我们有灯式思维,我们就会提着灯,不断往前走,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然后做出更加全面的判断和行动。以上所述的概念就是所谓的“灯式思维”。
如果把这种思维放在儿童心理学教育中,就能引导孩子当上财富的主人。具体的形式为:
当家长拒绝孩子的购物欲望时,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配,而是要把孩子的要求变成黑暗中的灯塔,让孩子明白,他想要的东西通过努力是可以得到的。
二、“灯式思维”有哪些好处?
家长不能纵容孩子持有无限的消费欲望,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不能让孩子们被宠坏,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多数父母都负担不起孩子日益强烈的购买欲望。
当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他们可能想要的是零食和玩具,但当孩子长大后,他们会想要房子和汽车,这时家庭还负担的起吗?
小时候,父母不允许购买物件,孩子会通过哭闹的方式解决,若家长不断超出条件的满足孩子的欲望,孩子只会像个“巨婴”一样,不断向父母索求。
而“灯式思维”鼓励孩子为自己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挣得自己的世界,独立于父母发展。这样的孩子,以后的思维是开阔的,长大后也会有前瞻性的眼光。
三、家长如何把“灯式思维”融入财商教育中
A、制定计划
俗语说得好:“有得必有失”,在孩子哭着要买东西时父母可以告诉他,如果他买了,他在短时间内不会再得到其他东西或同类东西。
这钱是在一定时期内有限度的,现在用完了,也许以后有更想要的东西就不能买了。给孩子制定消费计划并进行协商讨论,可以有效地解决孩子爱买东西的问题,培养孩子做理财规划的能力,培养娃的“财商”。
B、引导思考
当然,孩子买东西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需要。有时这种需要可能是在攀比中产生的,而在许多情况下,这种需求是由于儿童不自觉地被新奇物件吸引所产生的。
此时,家长们需要引导孩子理性分析,告诉他们:如果把钱花在这个领域,那么其他领域的可用资金就会减少,并且让孩子们思考一下在家里他们是否拥有类似的东西。让孩子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可以帮助孩子理性消费,从观念上开发财商。
C、适当满足需求
适当的满足孩子的需求是必要的,家长需要帮助孩子了解“想要”和“需要”的区别,当孩子需要时,应该满足孩子,这是一个必要的条件,但在想要的时候,就要有一定的取舍。
之所以让父母适度满足孩子的需求,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财商,让孩子知道如何正确“花钱”。“灯式思维”并不是教孩子如何存钱,而是教他们如何有效利用手里已有的资源。
因此,花钱也是培养财商的一个重要步骤。孩子的钱怎么花、在哪里花,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和理财能力。
总结
家长学会合理地运用“灯式思维”,让孩子学会做金钱的主人,拒绝孩子的购买欲将不再是难题。值得注意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财商,不是阻止孩子消费,而是让孩子把钱花在刀刃上。你的孩子会过度消费吗?你又是怎么处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