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西安市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把教育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力推进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任务落实,“名校+”工程深入推进,使新建学校建成之日即成为家门口好学校,使许多薄弱学校实现了快速蜕变,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教育科研等进行全方位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名校+”,已经成为在全国叫得响有影响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西安模式”。
田慧生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
西安市正在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实施“名校+”工程,通过“集团化办学、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等模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名校+”工程已逐步形成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西安模式”。
西安“名校+”工程是西安教育的创新品牌,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优质办学方式,具有西安地域特色,在区域推进中参与的学校多,覆盖面广,具有普遍意义;实施的措施有力,推进迅速,效果明显,短短两年多时间,这项工作就已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名校+”工程突破了校际间、区域间、学段间、不同体制间的办学壁垒,以优质名校统揽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架构,纵向学段贯通,横向校际通融,升华为全新的优质办学实体。“名校+”必须实现人、财、物、教、管一体化。“名校+”深度改革了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充分激发“+校”的办学活力和名校品牌影响力,构建起集约化、规模化、精细化、可持续高度协调的治理体系,最大化激发“+校”的办学动力与活力,进一步提升了名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有机融合了名校的一体化品牌引领和“+校”的特色个性化发展,名校集群效应也得到了升华和壮大,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再生和滚动式发展,催生了更多的好学校,加快形成壮大了名校集群、名师集群、名校长集群。
期望西安“名校+”工程进一步深化升级,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西安智慧。
崔保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成为教育工作主要目标要求和衡量标准,今后教育发展会更加突出有质量的公平。西安教育立足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迈进、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从学校的全面建设向内涵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新发展阶段,大力实施“名校+”工程,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发展出题目,改革作文章。“名校+”工程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奋斗目标和使命担当,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农村学校”等方式,利用“集团化办学、兼并融合、委托管理、一长多校”四种模式,有机融合了名校的一体化品牌引领和“+校”的特色个性化发展,充分激发“+校”的办学活力和名校品牌影响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增量持续再生和滚动式发展,构建了以“名校+”为统领,以“名师+”、“名校长+”为引擎的“名校+”工程大格局,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优质办学方式,创建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西安模式”,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了西安智慧。
“名校+”工程作为集团化办学的新探索,期望继续在实施路径、机制、成效等诸多问题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求标本共治,融合发展,实现区域化高质量办学。祝愿并期待取得更加丰硕成果。
曹志祥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党总支书记
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到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高的新时代。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改革培养人才的模式,改善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西安“名校+”工程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优质均衡创建,有效促进名校与“+校”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力举措。西安“ 名校+”工程通过组建教育共同体让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共享名校品牌,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放大,为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发展注入了品牌活力,有机融合了名校的一体化品牌引领和“+校”的特色个性化发展,实现了人、财、物、教、管的一体化,充分激发了“+校”的办学活力和名校品牌影响力,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增量持续再生和滚动式发展。
西安“名校+”源自基层的首创精神,契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大方向,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强烈期盼,激发学校高质量办学的内生动力,扩大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和规模,持续办好孩子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构建了以“名校+” 为统领、以“名师+”、“名校长+”为引擎的“名校+”工程大格局,是助推西安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希望西安“名校+”工程继续深化改革和升级,不断推进深度融合,奋力建设西安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市。
魏书生
当代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有突出贡献的教育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最受欢迎著名教师、著名班主任,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学校品牌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原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西安教育近年来把高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行动自觉、内在追求和检验标准,从教育发展体制机制、结构类型、内在活力、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标检视,突破制约点和瓶颈因素,办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推动教育向高质量迈进。当前,西安教育正在着力建设三大品牌:西安“名校+”、西安好课堂、西安教科研。
一是西安“名校+”,近年来,西安“名校+”通过组建“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农村学校”等,促进了“+校”的快速发展,加速推进优质均衡教育新格局的形成,已逐步形成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西安模式”,显现了“西安气派”。
二是“西安好课堂”持续深化推进,统筹实施好品质课程分享、名校优课乡村行、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多彩微课动起来、家校讲堂进行时、精品网课别样红等系列常态活动。西安好课堂聚焦课程、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评价等一系列关系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已成为西安教育的一张名片。
三是西安教科研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创新构建了“131”教科研工作体系(教科研“131”工作体系:“1”是构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体系,即围绕“培养什么人”,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质量评价监测体系;“3”是构建“三维一体”教师素养提升体系,即聚焦“谁来培养人”,构建“科研+教研+培训”三维一体教师素养提升体系;“1”是构建“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培养体系,即围绕“怎样培养人”,深化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推进西安好课堂之品质课程建设,变革教师育人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构建“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培养体系。)。
积极探索“1+2+N”教科研工作格局(“1”是市区两级教科研部门、“2”是西安市教科院两所实验创新学校、“N”是支撑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与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教育、思维型教学、劳动教育等N个教育研究中心及实验学校。形成了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教研机构为主体、中小学校为基地、高校等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教研工作新格局。),创新设立了“教研员工作室”和“班主任工作室”两大工作室。
期望西安进一步将“教研员工作室”和“班主任工作室”两大工作室建设成可复制、可示范、可推广的教育品牌,促进教研员和班主任两支队伍的专业发展,提升教研员和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助力西安教育内涵、高质量发展。期望西安进一步推动教育科学和学习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期待西安教育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任学宝
教育部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党总支书记
二级教授
西安“名校+”工程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奋斗目标和使命担当,通过组建教育联合体让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共享名校品牌,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放大,为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发展注入了品牌活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融合名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全方位提升办学品质,有力促进了全市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迅速扩大了全是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西安“名校+”工程坚持“三个为主”(以快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为主;以快速提升公办学校质量为主;以重点提升“+校”办学品质为主)、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精准帮扶、坚持量质并举和坚持特色发展等五大原则,通过“集团化办学、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四种模式创建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西安模式”,形成了西安教育的创新品牌,“名校+”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优质办学方式。
西安“名校+”工程通过讲好“名校+”的故事,常态开展西安好课堂助力西安“名校+”系列活动,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向每一个“名校+”要成果,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持续构筑西安基础教育新高地。
刘涛
教育部教学管理改革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教科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正高级教师
西安“名校+”工程源自基层的首创精神,契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大方向,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强烈期盼,激发学校高质量办学的内生动力,壮大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和规模,持续办好孩子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构建了以“名校+” 为统领、以“名师+”、“名校长+”为引擎的“名校+”工程大格局,是助推西安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西安“名校+”工程聚焦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优质均衡创建,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优质办学方式,突破了校际间、区域间、学段间、不同体制间的办学壁垒,以优质名校统揽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架构,纵向学段贯通,横向校际通融,升华为全新的优质办学实体,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再生和滚动式发展,催生了更多的好学校,加快形成壮大了名校集群、名师集群、名校长集群。
西安“名校+”工程聚焦教师队伍和课程教学,着力促进“+校”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发展。通过开展联合教研、西安好课堂助力西安“名校+”系列活动、校际间课题研究、校本研修、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定期开展联合培训、讲座、教学观摩、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向每一个“名校+”要成果,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罗清红
教育部物理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西安“名校+”工程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农村学校”,将名校优秀的师资团队、先进的办学理念、成熟的教学模式、丰富的学校文化成建制地移植到“+校”,加速“+校”的优质化进程,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量,使区域内教育资源从“高峰”走向“高原”,涌现出一批新优质学校,努力办好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名校+”工程的有效实施,以“品质课程”和“西安好课堂”为抓手,学校校本特色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校本特色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好的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西安好课堂”的常态化开展,搭建了提升教学质量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成为了“名校+”工程名校创建品牌、帮扶“+校”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极大促进了“+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校本特色课程开发能力。
同时,还带动了学校教师聘用管理、绩效考核、教科研管理及学校文化管理等办学体制的全面创新,名校和“+校”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校”校园风貌和教职工及学生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名校+”工程的实施,以薄弱学校和新建公办学校为主体,公办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名校+”不仅已经成为西安教育的一大亮点,也成为了西安教育“名校”创新品牌。
孙智明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管理硕士
近年来,西安市大力实施“名校+”工程,主动探索并推进集团化办学,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优质均衡创建,以输出“名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管理为核心,以输出优秀队伍为关键,在全市范围学前教育、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组建“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农村学校”教育共同体,进一步扩大“名校”办学品牌优势,提升办学效益,办好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加速推进优质均衡教育新格局的形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西安建设教育强市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撑。
“名校+”工程充分激发“+校”的办学活力和名校品牌影响力,把“+校”的发展成效作为主要考量标准,有机融合了名校的一体化品牌引领和“+校”的特色个性化发展,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增量持续再生和滚动式发展,带动了学校教师聘用管理、绩效考核、教科研管理及学校文化管理等办学体制的全面创新,名校和“+校”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不断实现人民群众“上好学”的强烈期盼。“名校+”不仅已经成为西安教育的一大亮点,也成为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区域教育治理的“西安模式”。
解慧明
教育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导专委会委员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正高级教师、理学博士
西安“名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根本遵循,聚焦《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通过“集团化办学、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四种模式,强化优质学校带动作用,打造更多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提速普通校和新建校成长为新优质校的进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增量持续再生和滚动式发展,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成为一种创新的优质办学方式,逐渐形成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西安模式”。
西安“名校+”以输出“名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管理为核心,以输出优秀队伍为关键,在全市范围学前教育、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组建“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农村学校”,让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共享名校品牌,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放大,为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发展注入了品牌活力,通过派出管理团队、教学骨干,实行联席会议、集体备课、联合教研、合作科研、结对帮扶等丰富多彩的多种方式,融合名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全方位提升办学品质,加速推进优质均衡教育新格局的形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撑。
西安“名校+”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激活“五力”发展:一是提升校长的领导力,充分落实校长的办学自主权,为校长放权赋能,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治校。二是提升教师的发展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幸福指数和职业荣誉感。三是提升学生的成长力,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最好的自己。四是提升家长的协同力,着眼于家校合作共育,全面提升家长理解教育、参与教育、支持教育的责任和情怀。五是提升教研员的支撑力,充分发挥教科研的支撑作用和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
西安教科研将聚焦西安“名校+”,深耕西安好课堂,深化“131”教科研工作体系,积极探索“1+2+N”教科研工作格局。创新“教研员工作室”和“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建设五个一流的专业教研员队伍(一流的专业思维、一流的专业能力、一流的专业素养、一流的专业精神、一流的专业成果),促进名校与“+校”要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教科研对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和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
《我把西安“名校+”的故事讲给您听》栏目
总策划 王纲 总编辑 席震宙 编辑 刘寿丽 温宏涛 王龙 张林 李超凡 尚倩 许洋 梅馨月 闫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