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妈孩子”没出息?宝宝的依恋期一生仅一次,错过再难补救

“文/萌主妈咪育儿经(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宝妈们都知道,每当抱着小宝宝出去的时候,见到一些阿姨们,她们总是要逗一下小宝宝或者想要抱孩子,但是通常来说,小宝宝表现出不愿意的情况更为普遍些。假如宝宝被别人抱在手里,过一会肯定要哭着找妈妈。这就是孩子的粘人特性,每个孩子都会粘着自己的妈妈,也只认准自己的妈妈。

有的人会觉得“粘妈孩子”没出息,但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孩子粘着妈妈才是正常的,假如逆着孩子的黏性,或许会错过孩子重要的依恋期,导致孩子和妈妈不亲近。

“粘妈孩子”没出息?宝宝的依恋期一生仅一次,错过再难补救

有同事最近就因为孩子太粘人而被婆婆嫌弃了,她觉得很无语。她的孩子才一岁多一点,平时孩子总是粘着妈妈,一离开妈妈就焦虑。

因此她每天出门去上班孩子都会大哭一场,每次婆婆都要安慰好一会孩子才会安静下来,久而久之婆婆也耐不住了,嫌弃她说不会好好带孩子,让孩子这么粘人,做事都不方便,还嫌弃这孩子没出息。

同事一听就很生气,回怼婆婆:“孩子粘人是肯定会的,不粘人才麻烦,错过了孩子一生仅一次的依恋期,你后悔都来不及了!”

同事的说法是对的,粘人是宝宝的天性,只有正确对待宝宝的依恋期,才能让宝宝在长大之后还能亲近父母,才能拥有融洽的家庭氛围。

宝宝的依恋期一生仅一次,错过再难补救,依恋期一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出生后两个月内——前依恋期

这个阶段的宝宝对妈妈的识别能力一般,宝宝可以接受来自陌生人的接触,也能够及时回应,对于陌生人的接触也不会过分抵触,但是也会更加倾向妈妈的爱抚以及更好地识别出自己的妈妈。

第二阶段:两个月到七个月——依恋关系建立期

在这个阶段,宝宝就开始出现抵触陌生人的反应了,更渴望来自妈妈的关注和爱抚,并且对妈妈的黏性更强,更加亲近妈妈。因此这个阶段妈妈要学会读懂孩子的微表情和动作,及时回应孩子,及时教育孩子抚摸和安慰,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第三阶段:八个月到两岁——依恋关系明确期

这个时期孩子的分离焦虑最为明显,表现为离开妈妈就会大哭大闹、坐立不安等等。因为妈妈是长期照顾宝宝的人,宝宝已经认定了妈妈就是自己的“身边人”,也是保护自己的人,对妈妈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只要妈妈消失在眼前,那么宝宝的焦虑也就很明显显露出来。

第四阶段:两岁以后——交互期

处于交互期的宝宝对妈妈的“消失”已经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也能够明白妈妈还会再回来的道理,而不是妈妈一离开就觉得妈妈不会再出现了。这个时候宝宝会与妈妈协商照顾的时间,也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根据妈妈的表现来“看眼色行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抓住宝宝“依恋期”,做到4项亲子陪伴,跟孩子关系更进一步

宝宝的依恋期很短,也很关键,最重要的是妈妈要读懂孩子依恋期的表现,不要认为是孩子在无理取闹,不让妈妈自由做事。

宝宝粘人也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来亲近妈妈,假如错误对待孩子的依恋期,就算是亲妈也会变成陌生人,甚至变“后妈”。在孩子出现这些“粘人表现”时,妈妈要及时读懂并作出回应。

1)多花时间陪宝宝吃饭

吃饭是宝宝的大事,陪宝宝吃饭是妈妈的大事。妈妈一定要多和孩子一起吃饭,或者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饭,带着孩子在身边做饭,让宝宝一直跟在妈妈身边,一起进行同一项活动,让宝宝有参与感和安全感。在吃饭的时候可以和宝宝聊天,必要时喂宝宝吃饭,做到充分照顾宝宝的饮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陪着宝宝过好每一个温暖的夜晚

哄宝宝睡觉也是有效促进亲密关系的行为之一,宝宝能够在入睡前拥有妈妈的温柔的陪伴,还能听妈妈讲故事,醒了之后也能马上看见妈妈,这就会让孩子对妈妈产生更大的依赖性,让宝宝更加粘着自己的妈妈,也更愿意乖乖睡觉和起床。

3)在孩子害怕时及时出现并安抚宝宝情绪

一个人童年时的安全感很重要,宝宝在害怕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人肯定是平时照顾自己的父母。所以在宝宝被吓到或者感觉到害怕时,妈妈一定要及时出现在孩子身边,安抚孩子的情绪,轻轻地告诉孩子不要害怕,妈妈一直都在。这样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让孩子对父母更加亲密。

4)陪宝宝做更多的亲子活动

亲子之间的亲密也是锻炼出来的,其中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常常待在一起,共同参加一些活动。那么父母可以多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做运动等等,多带孩子出去外面玩,一起参加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提升孩子对家庭集体的归属感。

孩子粘人不是坏事,作为父母不要觉得孩子粘人会让自己失去更多自由,而是应当陪伴孩子顺利度过依恋期,让孩子更加亲近父母,更加亲近家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ps: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