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斜风竹
周末去同事家玩,10月大的宝宝正在爬行垫上玩,肉嘟嘟的身体一扭一扭地,使劲去够前面的娃娃。
姥姥一看见孩子在爬,一个箭步冲过去就把孩子抱了起来,跟同事说:“别让孩子自己在垫子上爬,磕着了怎么办?还脏!”
“妈,专家说让孩子多爬有好处。” “有啥区别?到时直接会走,孩子更聪明!”
很多家长都和同事妈妈一样,从没想过,“爬”对孩子还会有重要影响。
爬得少,看上去,似乎没什么大问题,可实际上,很多成年后出现的身体问题,往回追溯,都和爬得少,甚至不会爬,密切相关。
而且,有调查发现,阅读困难的孩子,绝大多数是在小时候都缺乏爬行训练。
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那些关于“爬”的知识,越早知道越好。
1、爬得越多,平衡能力越好
我从小就晕车,一直找不到原因。后来和一位儿科医生聊天,她问:“你小时候爬的多吗?”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我问懵了,从来没把晕车和爬联系在一起。我赶紧问妈妈,小时候会不会爬。妈妈答:“会倒是会,就是怕你摔着,很少让你爬。”
我转述给医生时,她进一步解释:“晕车的人,一般小时候都没有经过充分的爬行。”
我们的耳蜗里有一个器官,叫做前庭,它不但控制着人的平衡能力,还决定着人的空间感知能力,帮助人判断距离和方向。
前庭,就像是半瓶水,路上走着,你很容易保持半瓶水不动;
到了快速行驶的车上,前庭控制能力强的人,可以和车的晃动方向一同变换状态,保持这瓶水不动;
但前庭控制能力差的人,使尽全力也无法半瓶水依然在不停的晃动,这个时候你就感觉到了晕眩。
大量的爬行训练,能够锻炼宝宝的前庭系统,发展他们的平衡能力。充分爬行过的孩子,前庭觉发展充分,平衡能力也比较好。
如果1岁前很少爬,就错过了最佳的锻炼时机。
2、多爬的宝宝,更聪明
拥有35年妇产科工作经验的阎宝新做过一个测试:
两个宝宝,一个2岁了,从来没爬过;一个1岁,经常爬。
在距离宝宝2米外的地方放了一个大苹果,苹果和宝宝之间摆着一个“爬行筒”,家长鼓励宝宝爬过去就能拿到苹果了。
2岁的宝宝,看看苹果、再看看妈妈,犹豫了很久也不敢爬过去够苹果。
1岁的宝宝,还没等家长鼓励,已经叼着奶瓶,嗖嗖嗖地爬过去抓到苹果,一整套动作连贯、流畅。
爬行带给宝宝的,不仅是增强体质和四肢力量,更能提高大脑对肢体动作的控制力,以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七个月的时候,正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爬行的时候,孩子需要手脚并用,这样会同时锻炼到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刺激大脑的发育。
从脑的解剖结构看,中脑上面排列着视觉与听觉两大反射中枢,它上传外界信息,下达大脑命令。
爬行扩大了视听范围后,中脑受到的刺激就得以强化;而促进了中脑的功能,无疑会使整个脑的功能“更上一层楼”。
3、多爬行,可以减少颈椎病、腰椎病
一位医生分享,小女孩悦悦才5岁,就已经有了弯腰驼背的毛病,而且孩子明明不胖,但是因为盆骨严重前倾,导致肚子外凸,看起来鼓鼓的。
检查时,医生问家长,孩子是不是不爱运动?悦悦妈妈说:“我女儿打小就不爱动,小时候连爬都很少,更别提运动了。”
医生十分不赞同:“孩子的体态问题,就是肌肉太弱引起的,孩子小时候爬得越多,体态才会越好!”
爬行运动看似简单,但爬行的过程中,不仅会充分锻炼到孩子的背部肌肉,还能让脊椎和盆骨更加灵活。
而一些“直立疾病”的发生,例如说含胸驼背、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就是因为孩子背部肌肉太弱了,脊椎和盆骨不够灵活导致的。
孩子多爬行,就能有效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体态。
4、爱爬的孩子,语言表达更清晰
知乎上的@浩贝妈妈曾说过一件事。
她的儿子浩贝和朋友的儿子是同一天出生,而且喂的也都是母乳。唯一的区别就是,浩贝特别爱爬,但朋友的儿子一点也不爱动,更不爱爬。
两个孩子一岁多的时候,语言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浩贝喜欢说话,但是朋友家的孩子不怎么说话,并且浩贝的词汇量明显要多。
美国德尔曼博士研究发现:没有爬过或者爬得比较少的婴儿,语言能力比爬得多的婴儿要差。
爬行,属于全身运动,还可以训练小脑的平衡与反应联系,促进神经纤维相互缠绕形成网络,有利于脑神经系统结构的完善,会对宝宝学习语言与阅读发挥良好影响。
而且,婴儿通过爬行,能更好地去探索周围的世界,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学习到更多的词汇量。
既然爬的好处那么多,那么孩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学爬?又要爬到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学走路?
其实,孩子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学会坐、爬、走的时间并没有精确的要求,但孩子大运动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我们可以参考世卫组织给出的“6项大运动发育时间表”,观察孩子的运动发育是否属于正常水平:
这个表格中,深蓝色部分对应的是正常发展阶段,浅蓝色则是异常阶段。如果你的孩子恰巧在浅蓝色区域,那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做咨询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也可以多训练宝宝的爬行能力,让孩子的身体和大脑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至于要怎么训练,可以关注孩子这3个爬行发展期:
1、0~6个月:爬行准备期
孩子6个月以前,身体还没发育好,不具备爬行能力。
刚开始,我们可以用手托着孩子的胸口,让孩子体验面部朝下的感觉,并且引导孩子做一些抬头的动作,为将来的爬行做好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训练最好在喂奶之前做,不然孩子很可能因为身体翻转压迫,引起吐奶。
2、6~9个月:爬行敏感期
这个时期,孩子基本都会坐了,从坐到爬一般需要2~3个月的时间。
刚开始学爬时,孩子可能不会移动身体,只会趴着蹬腿或者原地转圈圈,甚至是往后倒退。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给一些引导:
用玩具吸引孩子注意力:可以用一些色彩鲜艳,或是能够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孩子爬过来抓玩具。
辅助推进:用手掌顶住孩子的脚掌,模拟爬行时的动作,左右轮换向前推进,帮助孩子爬行。
3、10~24个月:爬行最佳期
这个时候,孩子基本已经学会了爬行,家长们千万别急着用学步车让孩子学走路,而是应该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多做爬行练习。
我们还可以跟孩子玩些小游戏,增加爬行的乐趣,例如说:
钻山洞:在陪孩子玩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爬下来,用身体做成“山洞”,让孩子来回爬行。
爬山坡:爸妈躺平或者趴着,让孩子从身上爬过,或者利用一些大枕头,在床上、地垫上设置障碍,鼓励孩子“翻山越岭”。
总的来说,爬行虽然只是孩子成长经历中的一件小事,但却也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大事。
希望每位家长在孩子走路前,都能让孩子多爬一爬,给孩子一个更美好健康的未来。
——End——
作者:斜风竹。用笔尖触摸灵魂,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