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宝妈在知道有了宝宝后,内心紧张呀,关注我,我这有最全的育婴知识,怀孕到带娃到月子都分享给你们。我家宝宝一直都是我和家人带,自身也是育婴师,带娃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分享给各位宝妈宝爸。
——宝宝一个月——
1、抱孩子
小宝宝都需要大人抱着才能感受到爱,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温暖!我第一次做妈妈,平时忙工作,都没有时间提前去上母婴课,所以也是生完孩子才学的!
》》1-2个月宝宝该如何抱:横抱
错误姿势:没托住头,没托住腰。
正确示范:
1)手托法: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颈、头,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这一方法比较多用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
2)腕抱法: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
这一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姿势。这时候妈妈的臂弯就是一个小枕头,护住背部的脊椎,双手交握时正好在小屁股上形成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3-4个月宝宝该如何抱:斜抱
错误姿势:横着抱爱哭就竖着抱。
正确示范:
3个月大的婴儿主要采取斜抱或直立抱,斜抱时小儿向上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但建议不要过早竖抱宝宝,防止影响脊椎发育。
喂奶时斜抱为45度角,给宝宝拍饱嗝也应采取斜抱。
》》5-6个月宝宝该如何抱:竖抱
错误姿势:面对面抱。
正确示范:
小儿采取直立抱时,有两种姿势可供选择:一种是婴儿背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只前臂上,成人的另一只手拦住婴儿的胸部,让婴儿的头和背贴靠在成人的前胸;
另一种是让婴儿面朝成人坐在成人一只前臂上,另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颈、背部,让婴儿的胸部紧贴在成人的前胸和肩部,最后一种方法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宝。
抱宝宝的要点
1、不要摇晃宝宝
宝宝哭闹、睡觉或醒来的时候,妈妈都会习惯性地抱着宝宝摇摇,以为这样是宝宝最想要的。但是,你很难掌握摇晃的力度,如果力度过大,很可能给宝宝头部、眼球等部位带来伤害,而且你也会感到手臂特别的酸疼。
2、时常观察宝宝
抱宝宝时,要经常留意他的手、脚以及背部姿势是否自然、舒适,避免宝宝的手、脚被折到、压到、背部脊椎向后翻倒等,给宝宝造成伤害。
3、端正抱宝宝的态度
妈妈在抱宝宝时,最好能建立起“经常抱,抱不长”的态度。也就是说,经常抱抱宝宝,每次抱3~5分钟即可,让宝宝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使他有安全感。婴儿的骨骼生长较快,如果长期抱在怀中,对孩子骨骼的正常成长极为不利。平常抱出去晒晒太阳,增强抵抗力是必要的,但时间也不宜过久。
2、看便便
孩子小不懂说话,我们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来观察宝宝的状态,最直接就是宝宝的便便了,各种不同颜色形状的便便都说明了宝宝的情况。宝宝便便是宝妈宝爸一定要知道的内容!
正常情况下,宝宝第一次拉出来的便便,大多是黑色或墨绿色,看着黏黏的,没有臭味,这是胎便。
等到了出生3、4天后,便便会变成墨绿或黄色。
在5天后,便便就会变成金黄色的糊状,这是最健康的便便。
如果不是上面那样健康的便便呢?怎么办呢?
如果超出24小时,迟迟不见胎便的踪影,就要警惕是宝宝肛门闭锁或其他消化道方面的问题,需要请儿科医生检查了。
》》绿色便便。如果便便呈绿色糊状,次数也跟平时差不多,基本属于正常情况。你的宝宝没有危险,宝妈就不需要担心啦。
可能是因为宝宝特别饥饿,而导致的肠胃蠕动过快,胆绿素还没来得及变成胆红素,就变成便便拉出来,所以会发绿,这时就该及时对宝宝进行喂养。如果是水样绿便,可能是宝宝肠道感染的表现。所以在确定了宝宝不是饥饿的情况下,就需要找医生了。
》》血 便。宝宝在出生两天左右,便便里如果有黑色血渣,并且吐的奶也含有一些血渣,有可能是出生时,吞了妈妈的血液,不用担心。
如果宝宝便便中一直有血丝,同时伴有呕吐、腹胀、大便腥臭等表现,可能是有感染性肠炎,别犹豫,去医院,找医生!
》》奶瓣便便。这主要跟宝宝本身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宝宝体内消化酶不足,便便中就会有一些奶瓣。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建议妈妈要注意下自己的饮食,不要吃过于油腻的东西;奶粉喂养的宝宝,一定要按比例冲调,不能过浓也不能过稀。
3、冲奶
给宝宝冲奶粉时,要先往奶瓶中加温水,再放奶粉进去,这样的配比才准确,可是这样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加到水中的奶粉很难完全溶解,经常有奶粉挂在奶瓶壁和奶瓶底上,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是否随手就拎起奶瓶来回摇晃使奶粉完全溶解
奶粉在上下左右剧烈摇晃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宝宝喝下带着大量气泡的奶液时,会同时吞下泡泡中的空气,导致喝完奶后很容易吐奶和腹胀。
所以正确的冲调奶粉的方法是:双手手掌夹紧奶瓶,来回滚搓。这样冲调的奶液既能让奶粉充分溶解,又不会起泡!
4、拍嗝
宝宝在吃奶的时候,有时会吞咽进去一些空气,虽然这一现象在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的宝宝都会出现,但是更多见的是用奶瓶喂养的宝宝身上。而宝宝部分吞入的空气都是通过打嗝来排出。
如何尽可能让宝宝少打嗝呢?
1、亲喂的宝宝注意保持正确的含乳姿势,让宝宝尽可能的深含乳贴合乳房。
2、瓶喂的宝宝注意保持正确的瓶喂姿势,避免瓶喂流速过快,而让宝宝在短时间内大量吞咽而吞入空气
3、关注宝宝的饥饿信号不要在宝宝过度饥饿的时候给宝宝喂奶。
4、当宝宝哭闹的时候先安抚宝宝的情绪,在宝宝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吃奶。
如果宝宝在吃奶的过程中或者吃奶之后频繁打嗝的宝宝,宝宝经常发出短促的Eh(“嗯-呃”)音,甚至吃到一半可能会停下来,开始烦躁,身体绷直有时伴有痛苦的表情,还有一些宝宝伴有明显肠胀气的情况,可以在吃奶中间拍嗝;
如果是奶瓶喂养的宝宝,每吃完60~90ml就给他拍拍嗝。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那么可以在换边喂奶的时候给他拍拍嗝,让宝宝感觉舒服一些。
如何帮宝宝拍嗝?
把宝宝竖抱起来,头靠在你的肩上,你一只手抱着他的头和背,一只手轻轻的拍着他的背。
划重点:让宝宝趴在你肩膀上的时候,配合让宝宝的双腿去“挤肚子”,同时拍嗝效果更佳。
5、黄疸
黄疸有生理黄疸和病理黄疸之分,大部分宝宝都是生理性的,一般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 7-14天就能消退。但是具体还得看宝宝的情况。生理性黄疸一般分布在宝宝的面部和躯干,颜色不是特别深,高峰过后慢慢减缓,不会继续加重,而且孩子体温正常,食欲好,睡眠好,精神好,体重增加正常,大便和尿色正常,没有其它异常的表现。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没有什么问题,让宝宝多喝奶多排泄就可以了。但是如果黄疸不消退,反而越来越严重,或者宝宝精神不济,情绪不好,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则需要就医了。
6、脐带护理
月子期间,还有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就是脐带的护理。众所周知,宝宝出生后需要把脐带剪掉,脐带的残端一般会在宝宝出生后1-2周脱落,在等待脱落的阶段,必须用心护理,否则很可能会感染,影响健康。
其实护理起来并不困难,只是爸妈需要谨慎一些,多观察多注意,并且满足下述这5个原则:
保持干燥。脐带处必须保持干燥,因为潮湿的环境是细菌的温床,如果伤口处于潮湿的环境里,细菌必定会大量滋生,增加感染的风险,所以新生儿的脐带千万不能沾到水,每天都得用心检查,一旦沾水必须及时处理,保持干燥
。
保持透气。保持干燥并不代表捂着不透气,想要伤口快速恢复,必须要保持透气才行,否则闷热的环境,也会让细菌滋生,不利于健康。
避免摩擦。伤口处非常娇嫩,一旦出现摩擦,比如宝宝的尿不湿穿得太高,摩擦到伤口,必然会让伤口出现损伤,不利于恢复。
做好清洁。伤口处并不是保持干燥、透气就行,还得做好清洁护理。爸妈需要经常给脐带处消毒,用棉签沾着碘伏,轻轻擦拭脐带根部,擦拭过后最好晾一晾,干爽以后再包起来。
注意问题。脐带脱落前,洗澡时必须要谨慎,千万别沾水,可以使用防水贴,做好防水工作;如果出现化脓或出血,也不需要太担心,很多宝妈都遇到过这种问题,只要情况不严重,宝宝也没有发烧,做好清洁,经常消毒,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如果化脓或出血严重,宝宝还出现了发烧,就需要就医了;脐带脱落,并不代表脐带就完全不需要护理了,妈妈仍需要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和透气。
喜欢我们的文章记得点赞、分享和收藏
有什么想说、想问的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蕾蕾将及时为您回复解答